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恁地的意思、恁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恁地的解釋

亦作“ 恁的 ”。亦作“ 恁底 ”。1.如此,這樣。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下:“前世謂‘阿堵’,猶今諺雲‘兀底’;‘寧馨’,猶‘恁地’也,皆不指一物一事之詞。” 宋 柳永 《晝夜樂》詞:“早知恁地難拚,悔不當初留住。”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料想當日别離不恁的苦。”《水浒傳》第一回:“既然恁地,依着你説,明日絶早上山。”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等還音義》:“所謂兀底、恁底、甯底、憑底、惡得、惡垜、阿堕、阿堵,皆言‘此等’也。”

(2).怎樣,怎麼。《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 崔寧 認得像是 秀秀 的聲音,趕将來又不知恁地,心下好生疑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鶴賦》:“今日公暇,曾約 黃山谷 與 印禪師 再遊 赤壁 ,恁的尚未到也?”

(3).什麼。《快心編初集》第二回:“一日,鋤到牆邊,一聲響,把鋤子跳将起來,暗自道,作怪,打着了恁的東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恁地”是漢語古語詞彙,現代多用于方言或文學作品中,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如此,這樣

    • 表示對某種狀态或方式的描述。
    • 例:
      • 宋·柳永《晝夜樂》:“早知恁地難拚,悔不當初留住。”
      • 《水浒傳》:“既然恁地,依着你說,明日絕早上山。”
  2. 怎樣,怎麼

    • 用于疑問句,詢問方式或原因。
    • 例:
      • 《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外間恁地如此吵鬧?”
      • 元雜劇:“卻恁地教甚麼人在間壁吱吱的哭?”
  3. 什麼

    • 少數語境中表疑問或泛指事物。
    • 例:
      • 《水浒傳》:“官人,恁地時,殁了大娘子得幾年了?”

二、曆史演變與用法


三、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古典詩詞及《水浒傳》等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恁地的意思

恁地(nèn dì)是山東方言中的一個詞語,意為“這樣”、“這樣的”。在其他地區也有使用,但是常見于山東方言。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恁地的拆分部首是心(xīn)和土(tǔ),其中心部首位于左邊,土部首位于右邊。總共有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恁地一詞的來源不甚明确,但被認為是一種口語化的表達方式。在繁體字中,恁地的寫法為「恁地」。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差别。恁地在古代的寫法為「恁地」,雖然字形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你看恁地能理解嗎?(你看這樣你能理解嗎?)
2. 恁地做法我覺得挺好的。(這樣的做法我覺得挺好的。)
3. 别再恁地糾結了,趕緊做決定吧。(别再這樣糾結了,趕緊做決定吧。)

組詞

恁地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形成新的詞組,如:恁地人(這樣的人)、恁地事(這樣的事)。

近義詞和反義詞

恁地的近義詞包括:這樣、如此。
恁地的反義詞包括:那樣、如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