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诰勅的意思、诰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诰勅的解釋

見“ 誥敕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诰敕(gào chì)是古代中國君主或朝廷頒布的正式文書,特指帝王對臣屬進行封贈、嘉獎或下達政令的官方文件。該詞由“诰”與“敕”組合而成:“诰”本指上對下的告谕,後專指帝王封贈五品以上官員的文書;“敕”則為帝王對中下級官員的命令或訓示,二者合稱後涵蓋更廣的行政文書範疇。

曆史源流

诰敕制度可追溯至周代,《周禮·春官》記載“以诰四方”為宣達政令的正式形式。唐代形成“诰命”與“敕命”的等級劃分,宋代通過《慶元條法事類》确立不同品級官員對應的文書規格。明代《明會典》規定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形成完整的诰敕體系。

文書特征

  1. 内容分類:含封贈官員的爵位诰書、嘉獎功勳的褒獎诰、頒布政令的诏谕敕等。
  2. 形制規範:采用織錦為底,以特定雲紋區分等級,例如一品官诰命用玉軸,六品敕命用黑犀牛角軸。
  3. 文體格式: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起首,文末加蓋帝王玺印,措辭嚴謹莊重。

文化價值

現存的明清诰敕文書(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洪武诰命》)不僅是古代行政制度的實證,其書法藝術與織造工藝更成為研究傳統技藝的重要材料。

網絡擴展解釋

“诰勅”(gào chì)是古代中國帝王發布的正式命令或诏書,主要用于封賞官員、頒布政策等場景。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帝王以書面形式下達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常見于封官授爵、重大政策頒布等場合。其權威性極高,需嚴格遵行。

  2. 詞源與結構

    • “诰”指帝王對臣子的告谕,“勅”同“敕”,意為帝王的诏令,兩字組合強調官方性和強制性。
    • 異體字“诰勑”與“诰敕”通用,部分文獻中“勑”為“敕”的異體寫法。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行政、軍事、經濟等重要領域,如官員任命(如封爵文書)、法律頒布或特殊嘉獎。例如宋代“诰命夫人”的封號即通過诰勅授予。

  4. 發音差異說明
    部分來源标注拼音為“gào zhì”,但更權威的現代詞典(如)及曆史文獻均采用“gào chì”,因“勅”是“敕”的異體字,後者标準讀音為“chì”。

  5. 延伸意義
    現代語境中可借喻權威機構發布的正式文件,但多為曆史或文學領域使用,如描述古代文書制度或官場文化。

别人正在浏覽...

按甲休兵邦憲辨章别殿參預長肱陳放陳媽媽敕造醇修逴絕慈顔鬥兵犯教分香伉厲構通關棙子冠冕歸饷和敏橫費和戎回交回言簡至鉸孔擠摧麇居老頭皮靈妙陋套魯殿明兒個摹版帞頭年侄槃還攀路磐峙羌帖旗榜曲谕三唐三徐山蜜沈郁麝幐壽器書令史悚栗雖説俗學讨滅他意微趣香甜小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