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恁地的意思、恁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恁地的解释

亦作“ 恁的 ”。亦作“ 恁底 ”。1.如此,这样。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前世谓‘阿堵’,犹今谚云‘兀底’;‘寧馨’,犹‘恁地’也,皆不指一物一事之词。” 宋 柳永 《昼夜乐》词:“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初留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料想当日别离不恁的苦。”《水浒传》第一回:“既然恁地,依着你説,明日絶早上山。”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等还音义》:“所谓兀底、恁底、宁底、凭底、恶得、恶垜、阿堕、阿堵,皆言‘此等’也。”

(2).怎样,怎么。《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崔寧 认得像是 秀秀 的声音,赶将来又不知恁地,心下好生疑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鹤赋》:“今日公暇,曾约 黄山谷 与 印禪师 再游 赤壁 ,恁的尚未到也?”

(3).什么。《快心编初集》第二回:“一日,锄到墙边,一声响,把锄子跳将起来,暗自道,作怪,打着了恁的东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恁地"是汉语中具有方言特色的代词和副词,其含义与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4225页的释义,该词在古白话中主要有以下两种用法:

一、作为疑问代词时,相当于"怎么""如何",用于询问方式或原因。例如《水浒传》第十九回"恁地时节,我顾兄弟不周"中,即表示"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诘问语气。

二、作为指示代词或副词时,可解释为"这样""如此"。元代关汉卿《窦娥冤》中"恁地心狠"即指"如此狠毒",《醒世恒言》"恁般模样"则指"这般模样",均起到强调程度的作用。

《现代汉语大词典》第3652页补充说明,该词在吴语区保留着"这么""那么"的指示功能,常见于江浙地区的方言对话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代普通话已基本不使用该词汇,但在古典文学研究和方言学领域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从词源学角度考察,《广韵》记载"恁"字本为"如此"之义,宋代口语中与"地"结合后形成固定搭配,这种组词方式体现了汉语从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历史规律。明清小说中高频出现该词,成为研究近代汉语语法演变的重要语料。

网络扩展解释

“恁地”是汉语古语词汇,现代多用于方言或文学作品中,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如此,这样

    • 表示对某种状态或方式的描述。
    • 例:
      • 宋·柳永《昼夜乐》:“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初留住。”
      • 《水浒传》:“既然恁地,依着你说,明日绝早上山。”
  2. 怎样,怎么

    • 用于疑问句,询问方式或原因。
    • 例:
      •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外间恁地如此吵闹?”
      • 元杂剧:“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的哭?”
  3. 什么

    • 少数语境中表疑问或泛指事物。
    • 例:
      • 《水浒传》:“官人,恁地时,殁了大娘子得几年了?”

二、历史演变与用法


三、补充说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典、古典诗词及《水浒传》等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暗哨暴发户边跋扁额币马擘絖常套承嗣揣合逢迎楚囚迭迁东华真人冯垣俯冲伏读工笔供称共聚供认共议供偫刮除红利洪灾患御讲手假卒净水橘洲客处刻饰露马脚盲废毛郑麻蝇秘器瓢箪桥虹七旦窃言乞万真泉穸热症赏赞涉厉圣图属卢恬熙挑三嫌四湍流瓦甒韦鞲无义草相繇县旌效能稀扁鞋弓襪浅叶和希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