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ngry tiger] 餓虎
譬若以肉投餒虎。——《史記·魏公子列傳》
“餒虎”是一個由“餒”和“虎”組成的合成詞,具體解釋如下:
若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演變或相關典故,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餒虎》是一個成語,形容虎失去了鬥志,不再具有威武可畏的氣勢。同時,它也被用來形容人失去了鬥志,灰心喪氣或喪失勇敢精神。
《餒虎》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艸】(草字頭)和【虍】(虎字頭)。它的筆畫數分别為:草字頭(艸)- 3畫,虎字頭(虍)- 7畫。
《餒虎》最早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故事背景是,韓信在楚漢相争的戰場上,遇到了一隻太歲的大虎,膽怯的韓信敗下陣來。但最終,他重新振作,重奪旗幟,打敗了敵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便虎失去了鬥志,也可能會重新振作。
繁體字為「餒虎」。
在古時候,「餒」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它的舊時寫法是「餒」,在康熙字典中有記載。而「虎」字的古時寫法和現代一樣。
1. 在比賽中,他困境重重卻沒有喪失信心,他不是一個《餒虎》。
2. 在經曆了失敗和挫折後,他變得十分《餒虎》,沒有一點鬥志。
1. 組詞:餒羊(形容羊失去了鬥志)、敗兵(形容戰敗的士兵)。
2. 近義詞:羸弱(形容身體衰弱,精神不振)、頹廢(形容心靈沮喪,失去活力)。
3. 反義詞:氣壯山河(形容鬥志高昂,威武雄壯)、鬥志昂揚(形容士氣旺盛,精神振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