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ngry tiger] 饿虎
譬若以肉投馁虎。——《史记·魏公子列传》
“馁虎”是一个由“馁”和“虎”组成的合成词,具体解释如下:
若需进一步了解词语的演变或相关典故,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馁虎》是一个成语,形容虎失去了斗志,不再具有威武可畏的气势。同时,它也被用来形容人失去了斗志,灰心丧气或丧失勇敢精神。
《馁虎》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艸】(草字头)和【虍】(虎字头)。它的笔画数分别为:草字头(艸)- 3画,虎字头(虍)- 7画。
《馁虎》最早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故事背景是,韩信在楚汉相争的战场上,遇到了一只太岁的大虎,胆怯的韩信败下阵来。但最终,他重新振作,重夺旗帜,打败了敌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便虎失去了斗志,也可能会重新振作。
繁体字为「餒虎」。
在古时候,「馁」字的写法和现代略有不同。它的旧时写法是「餒」,在康熙字典中有记载。而「虎」字的古时写法和现代一样。
1. 在比赛中,他困境重重却没有丧失信心,他不是一个《馁虎》。
2. 在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他变得十分《馁虎》,没有一点斗志。
1. 组词:馁羊(形容羊失去了斗志)、败兵(形容战败的士兵)。
2. 近义词:羸弱(形容身体衰弱,精神不振)、颓废(形容心灵沮丧,失去活力)。
3. 反义词:气壮山河(形容斗志高昂,威武雄壮)、斗志昂扬(形容士气旺盛,精神振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