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迒的意思、蹄迒的詳細解釋
蹄迒的解釋
亦作“蹏迒”。蹄爪的痕迹。 漢 許慎 《<說文解字>叙》:“ 黃帝 之史 蒼頡 ,見鳥獸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異也,初造書契。” 清 盧虬 《燈花記》:“夫蘭釭一什器耳,燈心一細草耳,而無端如四象之生八卦,如蹄迒之形文字,甯非至異哉?” 章炳麟 《訄書·訂文》:“名實惑眩,将為之别異,而假蹏迒以為文字。”
詞語分解
- 蹄的解釋 蹄 í 馬、牛、豬等生在趾端的保護物,亦指有角質保護物的腳:蹄子。蹄筋。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迒的解釋 迒 á (鳥獸的)腳印。 車輪經過留下的痕迹:“軌塵掩迒。” 道路:“迒杜蹊塞。” 長。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蹄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含義:指動物蹄爪留下的痕迹,尤其用于描述鳥獸行走後在地面或物體上形成的印迹。
- 構成:由“蹄”(動物足部的角質覆蓋物)和“迒”(痕迹、足迹)組合而成,強調動物行動後的自然印記。
2.文獻出處
- 最早見于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叙》,記載黃帝的史官蒼颉通過觀察鳥獸“蹄迒之迹”,受到啟發而創造文字。
- 清代盧虬《燈花記》和章炳麟《訄書·訂文》中也曾引用該詞,用以比喻自然現象或文字形成的象征意義。
3.延伸應用
- 文化象征:古代常以“蹄迒”暗喻自然規律或文字起源,如章炳麟将其與文字假借現象關聯。
- 文學描寫:多用于詩歌或散文中,增強畫面感,例如描述雪地、泥濘中的動物足迹。
4.注意區分
- 需與“蹄躈”(tí qiào)區别,後者是古代計算牲畜數量的術語(如“馬蹄躈千”指200匹馬),與痕迹無關。
總結來看,“蹄迒”是兼具實用與文學性的古漢語詞彙,常用于描述自然痕迹或引申為文化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蹄迒的意思
蹄迒(pí huǒ)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動物蹄子上所帶的鐵套或者鐵釘。它可以用于牲畜養殖、農耕和戰争武器等方面。
拆分部首和筆畫
蹄迒的拆分部首是走字旁和足部。它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蹄迒的字形結構比較複雜,蹄字本義為蹄子,迒字表示鐵絲或鐵箍。蹄迒合在一起表達的意思,則指代着動物蹄子上所帶的鐵套或鐵釘。
繁體
蹄迒的繁體字是蹄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蹄迒的寫法有所變化。蹄字的古代寫法是“啻”或者“跐”,迒字的古代寫法是“靰”或者“邜”。
例句
1. 農民給牲畜的蹄子上安裝了蹄迒,以保護它們的蹄部免受傷害。
2. 軍隊在戰争中使用蹄迒裝備戰馬,增加其攻擊力。
組詞
蹄子、迒鐵、鐵釘、套裝等。
近義詞
蹄鐵、蹄環、馬釘。
反義詞
足底、蹄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