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傳·昭公十七年》:“我高祖 少皞 摰 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後以“鳥司”謂開國之君任命百官,司職百事。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序》:“雲紀禦官,鳥司從職。”
“鳥司”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詳細記載:
基本含義
該詞最早出自《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少皞(古代帝王)即位時恰逢鳳鳥降臨,因此以鳥為圖騰設立官職,形成“鳥師而鳥名”的行政體系。後引申為開國之君任命百官、建立職官制度的代稱,如北周庾信在《華林園馬射賦序》中提及“鳥司從職”,即指君主分派官職、治理國家。
詞語結構
引申意義
現代語境中,部分解釋将其擴展為“具有領導力、能掌控局勢的人”,例如形容軍事指揮官或企業管理者(多見于網絡釋義)。但需注意,這一用法屬于現代引申,并非原典本義。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強調古代職官制度的起源,例如:“雲紀禦官,鳥司從職”描述君主建立官僚體系的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的釋義。
《鳥司》這個詞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鳥”和“司”。它的意思是鳥類的管理或指揮者。
《鳥司》的部首是“鳥”,它屬于“鳥類”這個部首。它的筆畫數為5,分别是豎、撇、捺、撇、橫。
《鳥司》的部首也可以拆分為兩個字,分别是“鳥”和“司”。
《鳥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書·屍祝》中:“天乙注于鳥氏,親以出乎鳥司。” 這句話中就出現了“鳥司”一詞。
在繁體字中,我們仍然使用“鳥”和“司”這兩個字來表示《鳥司》。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規範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對于《鳥司》這個詞的書寫方式可能有所差異,但基本上仍然是使用“鳥”和“司”這兩個字來表示。
1. 那位科學家是鳥司,他對鳥類非常了解。
2. 這個野生動物保護區的鳥司負責保護鳥類的生存環境。
1. 鳥類:指鳥的種類和類群。
2. 司理:管理、指揮的職務。
3. 鳥鳴:鳥兒發出的聲音。
1. 鳥王:鳥類的統治者。
2. 鳥長:專門負責鳥類事務的管理者。
3. 鳥官:在某些特定場合負責鳥類管理的官員。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可以使用“非鳥司”來表示非鳥類的管理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