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南至的意思、南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南至的解释

即冬至。《逸周书·周月》:“惟一月既南至,昏昴毕见,日短极,基践长,微阳动於黄泉,阴降惨於万物。” 朱右曾 校释:“冬至日在牵牛,出赤道南二十四度,故曰南至。”《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杜预 注:“ 周 正月,今十一月。冬至之日,日南极。” 孔颖达 疏:“日南至者,冬至日也。” 唐 杨炯 《浑天赋》:“太平太蒙,所以司其出入;南至北至,所以节其寒温。”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五:“圣寿久长南至日,寳图高大北星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南至”是中国古代对“冬至”的别称,其含义与天文现象和历法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南至即冬至,指太阳运行到黄道最南端(南回归线)的日期,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古人通过观测太阳位置命名,因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故称“南至”。

  2. 文献依据

    • 《逸周书·周月》记载:“惟一月既南至,昏昴毕见,日短极”,指出冬至时太阳位置南移,白昼最短。
    • 《左传·僖公五年》提到“日南至”,杜预注解为“冬至之日,日南极”,孔颖达进一步说明此为冬至天文特征。
  3. 历法关联
    周代历法中,正月(周历)对应夏历十一月,冬至所在的月份被视为节气起点,故有“周正月,今十一月”的记载。这一历法体系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对太阳运行规律的观测需求。

  4. 现代应用
    该词现代已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或传统文化讨论中。当代更常用“冬至”表述,但“南至”仍作为历史术语保留于天文历法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南至》的意思

《南至》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往南方去”或者“向南方延伸”。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方向或者范围。

拆分部首和笔画

《南至》的拆分部首是“卜”和“广”,拆分笔画为10画。

来源和繁体

《南至》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篇名《周南》,意为《南国之歌》。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南至」。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南至》的写法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在篆书中,它的写法类似于「男止」。

例句

1. 他们继续往南至山脚下。

2. 这条公路南至边境。

组词

与《南至》相关的组词包括:

- 南边:指南方的边界。

- 至远:意为“延伸到非常远的地方”。

- 南台:指位于南方的台湾。

近义词和反义词

与《南至》的近义词是:

- 往南:指往南方的方向。

与《南至》的反义词是:

- 北返:指往北方返回。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