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定。《三國志·魏志·袁術傳》:“ 曹将軍 神武應期,興復典刑,将撥平兇慝,清定海内,信有徵矣。”
“撥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撥平(拼音:bō píng,注音:ㄅㄛ ㄆㄧㄥˊ)意為平定,多指通過武力或權威手段消除動亂、恢複秩序。例如《三國志·魏志·袁術傳》中記載:“曹将軍神武應期,興復典刑,将撥平兇慝,清定海内,信有徵矣。”(此處描述曹操平定叛亂,穩定國家局勢。)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古籍用例,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撥平是一個動詞,是指使表面平坦或使某物恢複平衡狀态的動作。
撥平這個詞的部首是手,共有11個筆畫。
撥平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撥字指的是用手指輕輕推動或移動,平指的是平坦或平衡的意思。因此,撥平即為使表面平坦或恢複平衡的動作。
撥平的繁體字為撥平。
撥平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撥平」,部分文獻亦有使用「搏平」的寫法,但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再通用。
1. 他輕輕撥平書桌上的塵埃。
2. 經過努力,我成功地撥平了前進的障礙。
撥平的相關詞彙有:撥弄、平整、平坦、調整。
撥平的近義詞有:平滑、平整、平直、調和。
撥平的反義詞有:凸出、起伏、不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