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分減的意思、分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分減的解釋

(1).減少自己所有之物分送他人。《東觀漢記·孔奮傳》:“ 奮 篤於骨肉,弟 奇 在 雒陽 為諸生……每有所食甘美,輒分減以遺 奇 。”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一:“盤飱老夫食,分減及溪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矧僕所求不多,公乃曰亦不易緻,即當分減;然必若易緻,則已自緻矣,安能煩於公?”

(2).指從中拿出一部分來。 宋 沉括 《夢溪筆談·官政》:“茶鹽商稅之入,但分減商賈之利耳,行於商賈,未甚有害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分減,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将自己擁有的東西分出去給别人,從而使自己減少。它蘊含着分享、分擔、犧牲自我以利他人的深層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與構成

    • 分:指分開、分出、分配。
    • 減:指減少、削減、減輕。
    • 合義:通過“分”的行為,達到“減”的結果。即,将自己的一部分財物、食物、負擔等分給别人,導緻自己擁有的相應減少。這體現了利他主義和自我犧牲的精神。
  2. 具體内涵與應用場景

    • 物質分享:最常見的是指将食物、財物分給他人。例如,在食物匮乏時,将自己的口糧分一部分給更需要的人(如親人、朋友、貧者),自己則吃得少了。
    • 負擔分擔:引申為分擔他人的困難、憂愁或責任,幫助他人減輕負擔。
    • 謙遜美德:這種行為常被視為一種高尚的品德,體現了仁愛、慷慨、體恤和克己的精神。
  3.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的釋義:

      分減:fēn jiǎn

      1. 分出讓别人,使自己的所得減少。
      2. 指分而食之。 來源: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第2卷.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年:第1048頁。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直接收錄“分減”詞條,但其對“分”和“減”的釋義組合,清晰指向了上述含義。
    • 《辭源》(修訂本)對“分減”的解釋也強調“分食以濟人,使己減少”的意思。
  4. 使用示例

    • “他見鄰居斷糧,便将自己不多的米糧分減一些送去。”
    • “母親總是把好吃的分減給孩子們,自己舍不得多吃。”
    • (引申)“朋友有難,他盡力分減其憂愁。”
  5. 現代理解與延伸 雖然“分減”在現代漢語中不如古代常用,但其精神内核依然存在。它可以理解為:

    • 分享:自願與他人共享資源。
    • 分擔:主動幫助他人承受壓力或責任。
    • 奉獻:為了他人的福祉而犧牲自己的部分利益。 這種精神在慈善、互助、家庭責任、團隊協作等場景中都有體現。

“分減”是一個承載着傳統美德的古漢語詞彙,意指通過分出自己所有之物(多為物質,亦可引申)給予他人,從而使自身減少的行為。它生動體現了分享、分擔、克己利人的高尚情操。

網絡擴展解釋

“分減”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減少自身所有,分送他人
    指主動縮減自己的財物或資源,将其分享給他人。例如《東觀漢記·孔奮傳》記載,孔奮将食物分給弟弟,體現了這一含義。唐代杜甫的詩句“分減及溪魚”也通過分魚行為,展現了這種分享精神。

  2. 從中抽取一部分
    側重于從整體中取出一部分使用或分配。如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分減商賈之利”,即指從商業利潤中抽取部分作為稅收。

二、用法與語境

三、詞源解析

“分”指分開、劃分,“減”表示減少,組合後強調“通過分割減少自身所有以利他”的行為邏輯。該詞體現了傳統文化中重義輕利、互助共享的價值觀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東觀漢記》《唐摭言》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備料便條誠績重采搭背憚劬導谀蹲伏泛漾豐民該切幹淨利落更香狗種怪恚還蚨花釀環鋸花嘴利舌肩摩毂擊鞠育龛居可操左券略洗理趣龍禁落得律僧眠食密附抹稀泥内眦牛鼎烹雞辟邪翁悄地七诰輕袅袅欽依肉胞眼如在桑穣山雨欲來風滿樓神和子十大洞天失箸鼠瘘四立松畹俗書湯液韬碧天主堂聽重同等學力同然一辭兔灰唯恐午牌淆紊夏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