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粗挟细的意思、拿粗挟细的详细解释
拿粗挟细的解释
寻事生非;挑剔冒犯。 元 郑庭玉 《后庭花》第一折:“若有那拿粗挟细踏狗尾的但风闻,这东西一半儿停将一半儿分。”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俺两个全仗俺父亲的虎威,拿粗挟细,揣歪捏怪,帮閒钻懒,放刁撒泼,那一个不知我的名儿。”
词语分解
- 拿的解释 拿 á 用手取,握在手里:拿笔。拿枪。 掌握,把握:拿主意。拿权。拿手。 挟(?)制:拿捏(故意刁难人,要挟人)。拿大(自以为比别人强,看不起人,摆架子)。 侵蚀,侵害:让药水拿白了。 逮捕,捉:拿获
- 细的解释 细 (細) ì 颗粒小的,与“粗”相对:细沙。细面。细屑。 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细线。细丝。细眉。细水长流。 精致的:细瓷。细布。细工。细活儿。 声音小:嗓音细。 周密详尽:仔细。精细。细致。细密。细目
网络扩展解释
“拿粗挟细”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ná cū xié xì,其核心含义是故意寻衅滋事、挑剔冒犯,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字面指“用粗大的东西夹住细小的东西”,比喻故意找茬、以强欺弱。部分解释也延伸为“利用优势地位欺压弱小”(如)。
- 行为表现:常用来形容无事生非、刻意制造矛盾的行为,例如故意挑剔细节或借故生事。
出处与用法
-
文学出处:
- 出自元代戏曲《陈州粜米》楔子:“俺两个全仗俺父亲的虎威,拿粗挟细,揣歪捏怪,那一个不知我的名儿?”
- 另一出处为郑廷玉《后庭花》:“若有那拿粗挟细踏狗尾的但风闻,这东西一半儿停将一半儿分。”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如:“此人惯会拿粗挟细,需多加提防。”
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惹是生非、寻衅滋事、挑三拣四。
- 易混成语:
- 挟细拿粗(xié xì ná cū):强调“用小事掩盖大事”(如),与“拿粗挟细”含义不同。
应用场景
- 日常语境:多用于批评他人无理取闹或仗势欺人,如:“他总拿粗挟细,故意为难下属。”
- 文学创作:可刻画反派角色性格,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权威补充
- 感情色彩:明确为贬义,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 语法提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表达。
如果需要进一步查阅原始文献或例句,可参考《陈州粜米》《后庭花》等元代戏曲文本。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拿粗挟细的意思
“拿粗挟细”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用粗暴的手段控制、压迫、欺负弱者,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说文解字》中将“拿”字归于手部,“粗”字归于米部,而“挟”字归于手部。按照笔画数计算,其中“拿”字有5画,“粗”字有12画,“挟”字有9画。
来源
“拿粗挟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封神演义》这部古代小说中。在小说中,武则天用“拿粗挟细”的手段来控制许多妃子,以保持自己的权力。
繁体
繁体字中,“拿粗挟细”可以写成“拿粗挾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与现代稍有不同。例如,其中“粗”字的古代写法中,米下方的一点是实心的。
例句
他总是用拿粗挟细的方式对待下属,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组词
拿拿手、拿来、挟带、挟持、粗心、细腻
近义词
欺弱者、压制、欺凌
反义词
公平待人、温和对待、公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