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贽的意思、幹贽的詳細解釋
幹贽的解釋
古時初見尊長時所送的禮物。凡雞、鹜、凫、雁之屬,幹者謂之腒,即幹贽。 宋 劉克莊 《滿江紅·又傅相生日甲子》詞:“儘從渠、幹贄及吾門,歸斯受。”
詞語分解
- 幹的解釋 幹 (⑧幹??乾) ā 觸犯,冒犯,沖犯:幹擾。幹涉。幹預(亦作“幹與”)。森然幹霄。 追求,求取,舊指追求職位俸祿:幹祿。幹仕。 關連,涉及:幹系。互不相幹。 盾,古代抵禦刀槍的兵器:大動幹戈。 古
- 贽的解釋 贽 (贄) ì 古代初次拜見尊長所送的禮物:贽見(拿着禮物求見)。贽敬。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幹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
基本定義
“幹贽”指古時初次拜見尊長時攜帶的見面禮,特指經過風幹處理的禽類(如雞、鴨、野鴨、大雁等)。這類幹制禮物在古代稱為“腒”,因此“幹贽”即“腒”的别稱。
-
文化背景
- 古代“贽見禮”是社交禮儀的一部分,不同身份和場合需攜帶特定禮物(如士用雉、庶人用鹜)。
- 幹制處理可能因保存需求或象征意義(如表達敬意)而産生。
-
文獻例證
宋代劉克莊在《滿江紅·又傅相生日甲子》中寫道:“儘從渠、幹贄及吾門,歸斯受”,此處“幹贄”即指他人主動獻禮。
補充說明
- 該詞現代已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或曆史研究中。
- 需注意與發音相近的“幹哕”(gān yuě,指幹嘔症狀)區分,二者含義完全不同。
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周禮》《儀禮》等古代禮制文獻,或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贽(gàn zhài)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以財物行賄,用財物來讨好或誘惑他人。它的部首是貝(貝)和幹(幹),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幹贽"這個詞來源于古漢語,它的繁體寫法為「幹賄」。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今天略有不同。"幹贽"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幹"字的上方有一點(點旁),而"贽"字的右側有一撇(撇旁)。
以下是一個關于"幹贽"的例句:他被指控涉嫌幹贽,試圖以財物來影響判決結果。
與"幹贽"相關的組詞有:賄賂、行賄、受賄等。
"幹贽"的近義詞包括:賄賂、行賄、受賄等。
"幹贽"的反義詞是:清廉、廉潔、正直等。
希望這些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