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懼。《逸周書·官人》:“嬖寵者觀其不驕奢,隱約者觀其不懾懼。”《舊唐書·李昭德傳》:“是時, 來俊臣 、 侯思止 等枉撓刑法,誣陷忠良,人皆懾懼。”《三元裡人民抗英鬥争史料·英夷入粵紀略》:“所殺過當, 湖南 兵懾懼。”
“懾懼”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è jù,表示“恐懼、害怕”的意思。以下是詳細解釋: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語境,如描述對權威、災難或未知威脅的心理反應。例如:
“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衆人皆顯懾懼之色。”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曆史背景,可參考《逸周書》《舊唐書》等文獻。
懾懼(shè jù)是一個漢字詞語,指因為恐懼而産生心理上的壓抑和不安。當一個人面臨恐懼或驚恐的時候,他會感到某種威脅或危險存在于自己身邊,從而産生懾服、不敢逾越的心理狀态。
懾懼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心(xīn)和友(yǒu),總共有10個筆畫。
懾懼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懾有威脅、逼迫的意思;懼意為害怕、畏懼。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因恐懼而産生心理上的壓抑和不安。
懾懼在簡體字中的寫法為懾懼,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慴懼。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古時候寫懾懼的方式為「怯悸」,其中「怯」表示膽小畏縮,「悸」表示因為恐懼心跳加快。
1. 他對陌生人總是心生懾懼,很少主動開口。
2. 面對考試失敗的可能,她感到一陣懾懼,不知道如何是好。
懾懼可以作為一個詞語的部分使用,如懾懼心理、懾懼反應等。
懾懼的近義詞包括害怕、恐懼、畏懼等。
懾懼的反義詞包括勇敢、大膽、無畏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