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脩邊幅的意思、不脩邊幅的詳細解釋
不脩邊幅的解釋
見“ 不修邊幅 ”。
詞語分解
- 不脩的解釋 亦作“ 不修 ”。.不修明;不整治。《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不脩其政德,而貪昧於諸侯,以逞其願,欲久,得乎?” 三國 吳 韋昭 《博弈論》:“人事曠而不脩。”.不修繕。 漢 班彪 《北征賦》:
- 邊幅的解釋 布帛的邊緣,比喻人的儀表、衣着不修邊幅詳細解釋亦作“邉幅”。.邊緣。 元 楊載 《殘畫》詩:“斷裂無邊幅,華堂棄置餘。”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祝京兆書兩京賦》:“本是兩卷,不知何時改作五巨冊
網絡擴展解釋
“不脩邊幅”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讀音:bù xiū biān fú
- 釋義:形容不注重衣着、儀容的整潔,也指為人不拘小節,隨性自然。
- 近義詞:不拘小節、不衫不履
- 反義詞:衣冠楚楚
出處與演變
- 古籍來源:
- 出自南北朝·顔之推《顔氏家訓·序緻》:“肆欲輕言,不脩邊幅。”
- 《後漢書·馬援傳》中公孫述“修飾邊幅”的典故,後衍生出反義用法。
- 演變:
- 原指不拘泥于形式小節,後逐漸側重形容外表邋遢、不修整容貌。
用法與例句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用于描述人的儀表或性格。
- 例句:
他向來不修邊幅,滿頭亂發,穿着隨意。
補充說明
- 字形差異:“不脩邊幅”是古體寫法,現代多寫作“不修邊幅”,兩者含義一緻。
- 適用場景:可形容藝術家的隨性氣質,或批評某人不注重形象。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顔氏家訓》《後漢書》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脩邊幅》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指不計較形勢限制、不拘泥于固定規範。下面是關于這個成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不脩邊幅》的部首是“立”和“辶”,拆分後可以看出,“不”表示否定,“脩”表示修飾,“邊”表示限制,“幅”表示規定。
來源:
《不脩邊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經典《論語》中。其中,孔子曾經說過:“魯人脩其顔色,其服脩脩,其食饐饟。”意思是說魯國的人們修飾外表,穿着整齊,飲食豐盛。後來,這句話就演變成了成語《不脩邊幅》。
繁體字:
《不脩邊幅》的繁體字寫作“不修邊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我們可以将《不脩邊幅》的“幅”字寫作“帚”。這種寫法是古代常用的形狀。
例句:
使用《不脩邊幅》的例句如下:“他對穿着打扮不脩邊幅,但是非常有氣質。”
組詞:
與《不脩邊幅》相關的組詞有:邊幅、修飾、規定、限制。
近義詞:
與《不脩邊幅》意思相近的成語有:不拘小節、不拘形式、不受拘束。
反義詞:
與《不脩邊幅》意思相反的成語有:拘泥形式、拘守規矩、拘束自己。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