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棄絕塵俗。
棄絕塵俗。 明 徐渭 《贈秦守道》詩:“ 冰玉山人 本絶埃, 西湖 自築 初陽臺 。”
“絶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解釋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說明: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宗教哲學文本,描述隱逸、修行的志向。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字形分析及物理單位擴展,可幫助全面理解該詞。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來源網頁的詳細解析。
《絶埃》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為“徹底消失,不再存在”的意思。它用來形容某事物或某種狀态完全消逝的情況。
《絶埃》由「糸」(纟)和「土」兩個部首組成。
「糸」部(纟)為繩子之意,五畫。
「土」部分為有關土地的意思,三畫。
《絶埃》最早見于《淮南子·說林訓》這本古籍中。它在古代書寫中也有繁體的版本「絕埃」。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絶埃」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總體上還是包含了「糸」和「土」兩個部首。
1. 戰火過後,這座城市變成了一片殘垣斷壁,文化完全絕埃了。
2.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傳統手工藝術漸漸絕埃了。
1. 絕望:完全失去希望。
2. 絕情:對感情冷漠,沒有情感。
3. 埃塵:很久不被打掃的塵土。
1. 消失:喪失,失去。
2. 消亡:停止存在,滅亡。
1. 存在:存在,有。
2. 繼續:繼續,持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