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時五官署、左署、右署之合稱。《後漢書·和帝紀》:“引三署郎召見禁中。” 李賢 注引《漢官儀》:“三署謂五官署也,左、右署也,各置中郎将以司之。郡國舉孝廉以補三署郎,年五十以上屬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 唐 沉佺期 《酬蘇員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見贈》詩:“明朝題 漢 柱,三署有光輝。”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官職》:“ 楊雄 為侍郎,乃三署郎,非尚書郎也。”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十三》。
三署是漢代中央官署制度中的重要機構,專指負責管理郎官的三個部門,即左署、右署和五官署(或稱五官中郎将署)。其核心職能是培養、考核及儲備候補官員,為朝廷輸送人才。以下從定義、職能與曆史背景三方面詳細闡釋:
三署隸屬于光祿勳(九卿之一),是漢代郎官系統的管理機構。郎官指經選拔或蔭任進入宮廷的年輕人才,作為皇帝近侍學習政務,是漢代官僚體系的重要儲備力量。
(注:各署具體職能在東漢時期有所調整)
郎官需學習禮儀、律令及行政實務,經考核後外放為地方官吏,形成“郎—令長—郡守”的晉升路徑。《漢書·百官公卿表》載:“郎掌守門戶,出充車騎……期門、羽林皆屬焉。”
郎官日常負責宮廷禮儀、文書傳遞及皇帝護衛,如“虎贲郎”專司禁衛,“谒者”掌朝會司儀。
郎官來源包括:
權威參考來源:
(注:以上鍊接為示例格式,實際引用請替換為權威出版社或學術數據庫的有效地址)
“三署”是漢代官制中的特定術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三署指漢代中央機構中的五官署、左署、右署的合稱。這三個署主要負責官員的選拔與管理工作,是郎官(宮廷侍從官員)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
部分資料(如)提到“三署”被引申為形容一人擔任多職的成語,但這一用法多見于文學比喻,并非其原始制度含義。需注意結合語境區分曆史概念與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漢代官制細節,可查閱《後漢書》或《漢官儀》相關章節。
百末抱椠逼火蒼苔次對官辏遇登錄電熱杯雕航挂枝兒還風還面豢犧回睛活産火甲較勝嗟悼結痂巾衣扃禁寄莊捐階坎離坷坎科役廉穢犂轭巒峤貌不驚人命日迺公鬧掃妝偶句排陳抛落捧腹平等平權千生萬劫七級浮圖瓊版柔澹入謝三住商量上啟神智體賒贳詩忌實力派舒坦天垂脫營完勝威綏武術象話襄羊下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