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署的意思、三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署的解釋

漢 時五官署、左署、右署之合稱。《後漢書·和帝紀》:“引三署郎召見禁中。” 李賢 注引《漢官儀》:“三署謂五官署也,左、右署也,各置中郎将以司之。郡國舉孝廉以補三署郎,年五十以上屬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 唐 沉佺期 《酬蘇員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見贈》詩:“明朝題 漢 柱,三署有光輝。”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官職》:“ 楊雄 為侍郎,乃三署郎,非尚書郎也。”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十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署”是漢代官制中的特定術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三署指漢代中央機構中的五官署、左署、右署的合稱。這三個署主要負責官員的選拔與管理工作,是郎官(宮廷侍從官員)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

二、職能與選拔制度

  1. 官員來源:郡國通過“舉孝廉”制度選拔人才,優秀者被補為“三署郎”。
  2. 年齡分配:
    • 年滿五十歲者歸屬五官署;
    • 較年輕者分屬左署和右署。
  3. 管理機構:各署設“中郎将”負責日常事務,如《漢官儀》記載:“三署各置中郎将以司之”。

三、曆史文獻依據

四、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三署”被引申為形容一人擔任多職的成語,但這一用法多見于文學比喻,并非其原始制度含義。需注意結合語境區分曆史概念與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漢代官制細節,可查閱《後漢書》或《漢官儀》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署》的意思

《三署》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sān shǔ。它的意思是古代三個署名,特指皇帝诏命天子三署名,表示至高無上的權威和權力。

《三署》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署》的拆分部首是"言",它的總筆畫數為9。

《三署》的來源

《三署》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和政治體制。在古代,皇帝頒布诏令、下達命令時,需要親自拟定文書,并進行三次署名确認,以彰顯權威和示威。這三個署名分别表示皇帝所指示的事項是合法、重要且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必須服從和執行。

《三署》的繁體

《三署》的繁體字為「三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态和現代有所不同。關于《三署》的漢字寫法,需要參考古代的文字記錄和碑刻。

《三署》的例句

例句1: 天子發下的诏書上,三署的名字令人肅然起敬。

例句2: 古代皇帝三署名的文書在曆史博物館中陳列。

《三署》的組詞

組詞: 三署名、三署批準、三署文書。

《三署》的近義詞

近義詞: 三籤、三诏、三命。

《三署》的反義詞

反義詞: 一般命令、普通署名、民間簽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