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儒賢的意思、儒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儒賢的解釋

賢能的儒士。《黃石公三略·上略》:“故主察異言,乃覩其萌;主聘儒賢,姦雄乃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儒賢”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儒賢”由“儒”和“賢”兩字組成,指兼具儒家學問與高尚品德的賢能之士。其中:

2.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黃石公三略·上略》:“主聘儒賢,奸雄乃遯。”意為君主若任用德才兼備的儒士,奸邪之人便會退避。

3.應用與示例

4.延伸意義

儒家思想中,“儒賢”不僅要求個人修養,還強調社會責任,如《漢典》所述,這類人需“德才兼備”,并能在社會治理中發揮作用。

“儒賢”融合了儒家學術與道德理想,既是個人修養的目标,也是古代社會對理想人才的期許。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人物或典故,可參考《黃石公三略》及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儒賢的意思

《儒賢》是一個詞彙,由兩個漢字組成。它由「儒」和「賢」兩個字組成,表示具有儒家思想和品德的尊賢者。

拆分部首和筆畫

「儒」字的拆分部首是「人」,它的總筆畫數為9。而「賢」字的拆分部首是「貝」,它的總筆畫數為8。

來源

「儒」字源于《尚書·虞夏書·大禹谟》中的一句話:“南面而立,以教黎民,尤勝為儒。”而「賢」字源于《周禮·春官·大宰》中的一句話:“神明可以為儒,而不能為賢。”隨着時間的流逝,這兩個字逐漸演變成了「儒賢」。

繁體

在繁體中,「儒賢」的寫法與簡體一緻,沒有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儒」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上部分為「人」,下部分為「需要」的象形,整體形似一個垂直的人形。而「賢」字的寫法也有所差異,上部分為「至」,下部分為「貝」,表示達到高尚的品質。

例句

1. 深思熟慮的人往往被視為儒賢之輩。

2. 他一直以儒賢的标準要求自己,并且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

組詞

1. 儒學:儒家的學說和思想體系。

2. 賢人:具有德行和智慧的優秀人士。

3. 儒生:學習儒家文化并從事教書育人的人。

近義詞

1. 賢良:美德高尚的人。

2. 賢才:德才兼備的人。

3. 賢明:智慧卓越且具有領導能力的人。

反義詞

1. 愚昧:缺乏智慧和知識的人。

2. 無德:不具備道德品質的人。

3. 惡人:行為惡劣且道德敗壞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