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穆穆的意思、穆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穆穆的解释

(1).端庄恭敬。《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曾运乾 正读:“宾读为儐。四方诸侯来朝者, 舜 宾迎之也。四门穆穆,《史记》云:‘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尔雅·释训》:“穆穆,敬也。”《大戴礼记·五帝德》:“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2).仪容或言语和美。《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毛 传:“穆穆,美也。”《荀子·大略》:“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晋书·王澄传》:“ 澄 尝谓 衍 曰:‘兄形似道,而神锋太儁。’ 衍 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 澄 由是显名。” 明 方孝孺 《蜀府敬慎斋》:“愔愔于思,夔夔于守,穆穆语言,不惊左右。”

(3).宁静;静默。《楚辞·远游》:“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羣而遁逸。” 晋 陶潜 《时运》:“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唐 胡宿 《天街晓望》诗:“金波穆穆沙堤月,玉树琤琤上苑风。”

(4).盛集貌。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十数年间,异人杰士,必穆穆于王庭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穆穆"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叠字形容词,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仪态庄敬之义 《汉语大词典》指出"穆穆"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描述迎接宾客时庄重肃穆的场面。《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的用例,则彰显周文王威严庄重的王者风范。这种用法多见于先秦典籍,用以形容帝王、君子或重要礼仪场合中的端庄仪态。

二、美好和悦之貌 汉代《尔雅·释训》将"穆穆"释为"敬也,美也",延伸出美好和悦的意涵。《礼记·曲礼》"天子穆穆"郑玄注:"威仪多貌",既包含威仪又蕴含美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一步阐释:"穆穆,犹亹亹,勉勉之皃",强调其连绵不绝的形态美感。

三、幽深玄远之境 在哲学典籍中,《荀子·解蔽》"穆穆皇皇"形容天道深远莫测的形态。宋代朱熹《诗集传》释"穆穆"为"深远之意",这种用法常出现在描述自然景象或抽象概念的语境中,如《楚辞·九章》"穆眇眇之无垠兮",描绘浩瀚无垠的宇宙景象。

该词的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规律,其叠字结构强化了语义表达效果,在古典文献中形成"端庄—美好—深远"的语义矩阵,成为承载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词汇载体。

网络扩展解释

“穆穆”是一个多义形容词,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及诗文,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端庄恭敬
    形容仪态庄重、举止恭敬。如《尚书·舜典》载:“宾于四门,四门穆穆”,描述舜迎接诸侯时庄重的礼仪场景。该义项多用于形容天子或尊者的威仪。

  2. 仪容或言语和美
    指外貌、言辞温雅美好。《诗经·大雅·文王》中“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即赞颂周文王的德行与仪态。荀子曾以“穆穆皇皇”形容言语之雅致。

  3. 宁静、静默
    表示安详、沉静的状态。陶渊明《时运》中“迈迈时运,穆穆良朝”,描绘清晨的静谧氛围;《楚辞·远游》“形穆穆以浸远”则暗含超然物外的意境。

  4. 盛集貌
    形容盛大、聚集的场面(较罕见)。如《尔雅·释训》注疏中提及“穆穆”可表众人肃穆聚集之态。

  5. 庄严岿然
    强调庄严肃穆的气度,常见于描述庙堂、典籍等。如查字典例句“林立的图书,皇皇然,穆穆然”,突显庄重感。


补充说明
“穆”本义为禾名(《说文解字》),后引申出恭敬、温和等意。古代宗庙制度中“昭穆”指父子辈分排列,左为昭、右为穆,亦体现其秩序感。现代多用于人名,取恭敬、和畅之意。

别人正在浏览...

熚炥逼杀不相中层空蝉嘒辞状跢伫灯楼点集雕砻丰利风气凤卣浮留宫庄股肱郡汩潏杭绝花明柳暗角犀交献禁法救星踞嫚可又来料次六蕃禄利緑褠谩妒眉妩棉绸木禺马纳石陪列朴隘平看峭严乞和羣匹沙堁伤悲市买试制狮子林刷鍊鼠黏损弃泰台提备贴库渟洿头容土禁翫鲍违方无能小知协服新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