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鈍而憨直。 宋 劉攽 《貢父詩話》:“ 五代 時有 馬瓚 為府幕,其人魯戇,有所聞見,他人已猒熟而己甫為新奇道之。”
“魯戆”是一個由“魯”和“戆”組成的複合詞,需結合兩字的含義理解:
“魯”的釋義
“戆”的釋義
“魯戆”的整體含義
形容人兼具愚笨與莽撞,或因憨直而顯得笨拙,多含貶義。例如:“他行事魯戆,常因沖動誤事。”
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具體語境需結合方言或古語習慣進一步分析。
魯戆是一個形容個性的詞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粗糙、直率、傻氣的特點。它常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外表或行為,也可以描述某個事物的表現。
《康熙字典》将魯戆的部首拆分為【魚】和【戈】,其中【魚】部表示與魚相關的事物,【戈】部表示武器。魯戆共有17畫。
魯戆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後來被用于形容山東魯國人的民族性格特點,也就是形容他們的粗犷豪放。隨着時間的推移,魯戆這個詞逐漸被引申為形容個性的一種特點。
魯戆(魯戆的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體。魯戆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攵】+【魚】+【戈】,這種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但仍能體現出這個詞的基本含義。
1. 他看起來魯戆,但實際上非常聰明。
2. 這個村子的風格很魯戆,沒有受到現代化的影響。
3. 她的笑容展現出一種魯戆的可愛。
組詞:魯莽、戆直、戆性、戆樸、粗魯
近義詞:直率、豪爽、率直、樸實
反義詞:溫柔、細膩、矜持、文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