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藥紫參的别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紫參》:“紫參、王孫,并有牡蒙之名。古方所用牡蒙,多是紫參也。”
(2).中藥王孫的别名。一名黃昏。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小學》:“《急就篇》:‘牡蒙,一名黃昏。’ 後山 詩‘黃昏湯’疑即此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王孫》﹝集解﹞:“ 陶弘景 曰:‘今方家皆呼為黃昏,雲牡蒙,市人少識者。’ 蘇恭 曰:‘按 陳延之 《小品方》,述《本草》牡蒙一名王孫。 徐之才 《藥對》有牡蒙無王孫。此則一物明矣。’……但古方所用牡蒙,皆為紫參;後人所用牡蒙,乃王孫非紫參也,不可不辨。”
“牡蒙”是中藥領域的古稱,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及藥物别名來解析:
一、核心釋義
紫參的别名
牡蒙最早指紫參(學名:Salvia chinensis),屬唇形科植物。其藥用記載可追溯至漢代張仲景《金匮玉函》,具有活血、止血等功效,主治血瘀、出血類疾病。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明确提到:“古方所用牡蒙,多是紫參也”。
王孫的别名
另一指王孫(學名:Paris polyphylla),又稱“黃昏”,屬百合科植物。宋代《困學紀聞》記載其别名關聯,如詩句“黃昏湯”可能與此相關。
二、藥用與演變
三、文獻辨析
需注意古方中“牡蒙”多指紫參,而王孫因形态差異,别名使用較少,易造成混淆。
參考資料:可通過漢典、《本草綱目》等權威文獻進一步查證。
牡蒙(mǔ méng)是一個表示“公牛犢”的詞語,也可以指幼年的公牛。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牜”是牛的部首,而“蒙”則是由“艹”和“冡”組成。它的總體結構組成如下:
“牜”(6畫)+ “艹”(3畫)+ “冡”(6畫)= “牡蒙”(15畫)
《牡蒙》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古時候,牡蒙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即“牳蒙”。牳是指成年的公牛,和現代的牡蒙相近,而蒙則表示幼年的牛。在繁體字中,“牡蒙”仍然保持原來的形态。
在古時候,牡蒙這個詞的寫法是“牳蒙”,其中“牳”和“蒙”的結構與現代的略有不同。牳由“牛”和“且”兩個部分組成,表示成年的公牛;而蒙的結構為“艹”和“冡”兩個部分,用來表示幼年的牛。
1. 那頭牡蒙長得很壯實,看起來非常威武。
2. 農場主正在照顧一群牡蒙,準備将它們培養成優秀的種牛。
1. 牡蒙坡(mǔ méng pō):指坡地上飼養的幼年公牛。
2. 牡蒙奶(mǔ méng nǎi):指從母牛身上分離出來的牛奶。
近義詞:小公牛、公牛犢、幼牛。
反義詞:成年公牛、母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