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協韻的意思、協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協韻的解釋

(1).押韻,符合韻律。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上:“ 安祿山 亦好作詩,作《櫻桃詩》雲:‘櫻桃一籃子,半青一半黃,一半寄 懷王 ,一半寄 周贄 。’或請以‘一半寄 周贄 ’句在上,則協韻。”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蜀音押韻》:“然則 顧亭林 謂《毛詩》有以方音協韻者。如《小戎》之‘參’與‘中’。” 魯迅 《集外集·通訊(複張逢漢)》:“譯詩就更其難,因為要顧全音調和協韻。”

(2).音韻學用語。一種因不知古今音異而隨意把某字臨時改讀為某音以求和諧的作法。開始于 南北朝 ,盛行于 宋朝 , 朱熹 是代表。 明 末 陳第 始用語音演變的道理反對這種不科學的作法,認為所協之音實即古本音,每字隻有一個古音,而不應隨文改讀。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有協韻,《楚辭》及《選》詩,多用協韻。” 郭紹虞 校釋:“蓋由時人不知古音,故創為協韻之説。《楚辭》及《選》詩猶合古音,故 滄浪 謂‘多用協韻’。” 清 錢大昕 《音韻問答》:“《邶風》:‘寧不我顧。’《釋文》:‘ 徐 音古。’此亦協韻也,後放此。 陸元朗 之時,已有韻書,故于今韻不收者,謂之協韻。”參見“ 葉韻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協韻”是漢語音韻學中的一個術語,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定義

  1. 押韻與韻律和諧
    指詩詞歌賦中,在句末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調和諧優美。例如《紅樓夢》第四回提到作詩需協韻,否則罰酒。這種用法強調詩文創作中聲韻的協調性。

  2. 音韻學中的特殊改讀
    因古人未意識到語音演變,為追求押韻效果,臨時改變某字的讀音。此方法始于南北朝,盛行于宋代,朱熹在注解《詩經》時常用此法。


二、曆史背景與實例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音韻學理論或具體古籍案例,可查閱《避暑錄話》《茶香室三鈔》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協韻的意思

協韻(xié yùn)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兩個或多個詞語在尾音上有相同的韻腳。也可以指同一篇文章或同一首詩中使用了相同的韻母。協韻在詩詞創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韻律的美感,使詩歌更為和諧。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協”字的拆分部首為“十”字,筆畫數為四畫。而“韻”字的拆分部首為“音”字,筆畫數為十五畫。

來源

“協韻”一詞最早出現在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原文為“協文奏曰:‘諸君欲以詩進我邪?’崔宣道對曰:‘尚書郎技矣!我兄何為不協韻。’”這個例句中首次使用了“協韻”的概念。

繁體

“協韻”的繁體寫法為“協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寫作“協韻”的時候沒有太大差異,大緻與現代漢字寫法一緻。

例句

他的詩作中使用了巧妙的協韻,給人一種流暢的感覺。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協調、協力、協同。

近義詞:押韻、和韻。

反義詞:離韻、不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