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諸侯、大夫、士的一種祭服。《周禮·春官·司服》:“其齊服有玄端、素端。” 鄭玄 注:“士齊有素端者,亦為劄荒有所禱請。變素服言素端者,明異制。” 賈公彥 疏:“素端者,即上素服,為劄荒祈請之服也。”《禮記·雜記上》:“素端一、皮弁一、爵弁一、玄冕一。” 孫希旦 集解:“素端制若玄端,而用素為之,蓋兇劄祈禱緻齊之服也。”
“素端”是漢語詞彙,主要在古代文獻中用于描述特定禮儀服飾。以下是詳細解釋:
“素端”指古代諸侯、大夫、士階層在祭祀或特殊儀式中穿的一種祭服。其名稱由“素”(白色、本色)和“端”(端正的形制)組合而成,強調服飾的質樸與莊重。
現代文學中偶見借用,如描述人物“淡素端麗,膚如凝脂”,但此用法屬文學化表達,非原義。
“素端”是古代禮儀服飾的專稱,體現禮制中對服飾顔色、形制的嚴格規範。
《素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未經修飾或未加掩飾的本來面貌。這個詞語常用于形容人的真實和樸實之處,也用來形容事物的原始和簡單狀态。
《素端》的拆分部首是“糸”和“段”,其中“糸”是表示絲繩的部首,“段”是表示切斷的部首。
根據筆畫順序,漢字“素”是8畫,“端”是11畫。
《素端》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現代漢字的簡化和繁體字的使用使得《素端》在簡體字中隻有一種形式。
根據古代字書的記載,古時候《素端》這個詞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古代漢字的演變和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多種不同的字體,目前沒有确鑿的文獻記錄相關的古代寫法。
1. 她的笑容真是素端可人,毫不造作。
2. 這座村子保留着原始的自然風貌,充滿了素端的美。
1. 素樸:指純真樸素,沒有經過裝飾和修飾。
2. 端莊:指舉止和言談舉止莊重大方。
3. 素淨:指清潔簡樸,沒有繁複和雜亂的顔色或形式。
近義詞:
- 真實
- 簡樸
- 樸實
- 原始
反義詞:
- 虛僞
- 裝飾
- 繁複
- 控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