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優美動聽的樂音。 明 王慎中 《登金山口絕頂》詩:“長嘯發靈籟,倦坐席苔蘚。”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琴瑟琵琶》:“靈籟一天孤鶴唳,寒濤千頃老龍吟。”
(2).指迎神的樂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共聽靈籟,同飲仙漿。”
(3).指風聲。 明 楊慎 《江陰秋熱八月作》詩:“靈籟無清吹,嵐光滅翠微。” 明 楊慎 《早秋野眺寄所遲客》詩:“煙杪散靈籟,寒漪聚渌文。”
“靈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解釋:
優美動聽的樂音
指自然界或藝術中令人愉悅的聲音,如風吹、鶴鳴等。例如明代王慎中《登金山口絕頂》中“長嘯發靈籁,倦坐席苔藓”,以及清代葆光子《物妖志·琴瑟琵琶》中“靈籁一天孤鶴唳,寒濤千頃老龍吟”。
迎神的樂曲
特指祭祀或宗教儀式中用于迎接神靈的音樂。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入道》提到“共聽靈籁,同飲仙漿”,即為此意。
自然界的風聲
形容風吹動時産生的清幽聲響。明代楊慎《江陰秋熱八月作》中“靈籁無清吹,岚光滅翠微”即用此義。
該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通過具體語境可進一步區分其指向。需注意,不同釋義的例證均來自古典詩文,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意象。
《靈籁》(líng lài)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于形容音樂、聲音等具有靈動、婉轉的特點。它的意思是美妙動聽的音樂或聲音。
《靈籁》的部首是「米」,總共有5個筆畫。
《靈籁》由「靈」和「籁」兩個字組成。
「靈」有動人、妩媚、美好之意,表示音樂或聲音的美妙、動人之處。
「籁」指的是樂器的聲音,或者指音韻、聲音的意境。
《靈籁》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靈籟」。
古代寫作《靈籟》或《靈糧》。
1. 琴聲輕柔婉轉,如同一陣《靈籁》。
2. 這首歌曲帶着《靈籁》的旋律,悠揚動聽。
1. 靈感:指突發的思路和創新的想法。
2. 靈動:形容動作或表情敏捷、生動。
3. 靈魂:指意識、人類精神核心。
悅耳、動人、美妙、入耳。
刺耳、難聽、沉悶、乏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