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郎的意思、馬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郎的解釋

(1).舊指 苗 彜 等族女子未婚前的情人。 清 尤侗 《外國竹枝詞·苗人》:“身披木葉插雞頭,銅鼓家家賽鬥牛。吹起籚笙來跳月,馬郎争上竹梯樓。”自注:“女子十歲即搆竹樓處野外,以誘馬郎。仲春吹籚笙和歌,淫詞謔浪,謂之跳月。意投者男負女去。馬郎,男子未娶者,銀環飾耳,婚則脫之。”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猓猓 娶婦,則請兵于官以刼之,婦家亦以兵守,刼歸未合,婦輒逃去,入深山中,與私男子野合,有孕,而後迎婦,所歡曰馬郎。歸夫家,永與馬郎絶矣。”

(2).舊指 苗 彜 等族女子未婚前的情人。 清 尤侗 《外國竹枝詞·苗人》:“身披木葉插雞頭,銅鼓家家賽鬥牛。吹起籚笙來跳月,馬郎争上竹梯樓。”自注:“女子十歲即搆竹樓處野外,以誘馬郎。仲春吹籚笙和歌,淫詞謔浪,謂之跳月。意投者男負女去。馬郎,男子未娶者,銀環飾耳,婚則脫之。”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猓猓 娶婦,則請兵于官以刼之,婦家亦以兵守,刼歸未合,婦輒逃去,入深山中,與私男子野合,有孕,而後迎婦,所歡曰馬郎。歸夫家,永與馬郎絶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馬郎”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背景的詞彙,其含義主要與少數民族婚俗相關,但在不同語境中可能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馬郎”舊時指苗族、彜族等少數民族未婚男性的稱呼,尤其指女子婚前的交往對象。這一稱呼與當地獨特的婚戀習俗密切相關。

文化背景與習俗

  1. 婚戀習俗
    據清代文獻記載,苗族女子在十歲左右會搭建竹樓居住于野外,以此吸引“馬郎”。仲春時節,男女通過吹蘆笙、對歌(稱為“跳月”)進行社交,情投意合者即可結為伴侶。
    男性未婚時佩戴銀耳環,結婚後則摘除,以此作為身份标識。

  2. 社會功能
    這一習俗反映了少數民族早期自由戀愛的傳統,強調男女雙方自主選擇伴侶的權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其他可能的引申義

部分資料提到“馬郎”在民間傳說中可比喻“粗魯無禮之人”,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衍生含義。

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現今主要用于民族學、民俗學研究領域,日常使用較少。需注意語境差異,避免與“馬郞”(古代官職名)等近音詞混淆。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婚俗細節,可參考清代尤侗《外國竹枝詞·苗人》及劉獻廷《廣陽雜記》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郎》的意思

《馬郎》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于表達對男性的稱呼,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少爺”或“小夥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馬郎》是由“馬”和“郎”兩個字組成的。其中,部首“馬”屬于動物部首,表示與馬有關的意思;部首“郎”屬于人物部首,表示與男性有關的意思。兩個字共有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馬郎》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用于形容年輕的男子或稱呼關羽的愛将馬超。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為「馬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在古代寫作《馬郎》的時候,由于字形發展的變化,可能會有一些細微的差别。然而,整體來說,該詞的寫法在古代并無太大變化。

例句

1. 那個年輕的馬郎非常有才華。

2. 這位馬郎在戰場上表現出色。

3. 馬郎,你需要更加努力才能成功。

組詞

馬匹、郎中、馬戲、郎酒

近義詞

少爺、小夥子、年輕人

反義詞

老爺、老年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