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鞿镳的意思、鞿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鞿镳的解釋

猶鞿鞚。比喻受羁絆。 明 劉基 《感春》詩:“人生多憂患,死去百患消;但恨不便得,無由脫鞿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鞿镳(jī biāo)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鞿”和“镳”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二者的本義及古代文獻用例綜合考釋:

一、單字釋義

  1. 鞿(jī)

    本義指馬缰繩。《說文解字·革部》載:“鞿,馬绁也”,即束縛馬匹的繩索,引申為牽制、約束。如《楚辭·離騷》中“餘雖好修姱以鞿羁兮”,王逸注:“鞿羁,以馬自喻,謂為人所系累也。”

    來源參考: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洪興祖《楚辭補注》。

  2. 镳(biāo)

    指馬嚼子,即馬口中所銜鐵具的兩端露出部分。《釋名·釋車》雲:“镳,苞也,所以在旁苞斂其口也。”古代常以“分道揚镳”喻志向不同各奔前程,可見其具方向掌控的象征意義。

    來源參考:劉熙《釋名疏證》(上海古籍出版社);《魏書·拓跋志》。

二、複合詞“鞿镳”的涵義

“鞿镳”作為合成詞,見于漢代典籍,表意雙重:

三、文化意象解析

在古代文學中,“鞿镳”常承載以下文化内涵:

  1. 權力象征:如董仲舒《春秋繁露》言“王者執鞿镳以禦天下”,喻帝王掌控臣民的統治術。
  2. 自由對立: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以“禽鹿……雖飾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長林而志在豐草”表達掙脫禮法束縛的訴求,“镳”成為禁锢的符號。

    來源參考:董仲舒《春秋繁露》(上海古籍出版社);嵇康《嵇中散集》。

四、現代使用與語義演變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僅存于古籍研究及成語典故。需注意其與“羁縻”“鞿羁”等近義詞的差異——後者側重籠絡牽制(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蓋聞天子之于夷狄也,其義羁縻勿絕而已”),而“鞿镳”更強調具象的器械約束。

來源參考:王力《古漢語字典》(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注:因“鞿镳”屬生僻古語詞,權威線上詞典(如《漢語大詞典》網絡版)未單獨收錄詞條,故釋義主要依據紙質典籍及學術工具書,文獻來源以通行校勘本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鞿镳(jī biāo)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比喻人或事物受到約束、無法自由發展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該詞本指駕馭馬匹的器具(如馬嚼子、缰繩等),後引申為“受羁絆”的象征。例如明代劉基《感春》詩中“無由脫鞿镳”,即表達對擺脫現實束縛的渴望。

  2. 單字解析

    • 鞿:原指馬缰繩,象征牽制。
    • 镳:馬嚼子露出口外的部分,用于控制方向(參考、6對“镳”的解析),二者組合強化了“受控”的意象。
  3.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形容人在生活、職場或精神層面受到限制,例如:“他的才華因體制鞿镳而難以施展。”近義詞包括“羁絆”“桎梏”等。

  4. 文化意蘊
    古代馬具的精細化設計反映了對“控制”的深刻理解,因此該詞承載了傳統文化中對自由與約束關系的思考。

需注意,此詞現代使用較少,主要見于古典文獻或文學創作。若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注本。

别人正在浏覽...

骜放傲睨一切百花酒霸王弼匡鼻酸杈桠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褫官純厚遳陋逮行玚珌貂鹖掉謊調率抵蟲抵瑕陷厄東河煅石膏诃梨賀婁艱服箋訴兼天薦言捐勢拘鎖栲折坑灰未冷昆莫枯朽之餘琅璆了不得靈敏镂臂納悶南貝弄巧成拙披裘負薪千秋鏡樵室喪滅殺省勝氣身顯名揚世産是凡史院司詞嘶戰松嫩平原恬暢鐵衣童冠跿跔忘帝力網民無絶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