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暮冬的意思、暮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暮冬的解釋

冬末。農曆十二月。《魏書·彭城王勰傳》:“歲月易遠,便迫暮冬,每思聞道,奉承風教。”《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 唐 杜甫 《晚晴》詩:“ 高唐 暮冬雪壯哉,舊瘴無復似塵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暮冬是漢語中表示季節更替的重要時間概念,專指冬季的末尾階段。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該詞由"暮"(日暮、末尾)與"冬"組合構成,字面意為"冬季的末尾"。在傳統曆法體系中,暮冬特指農曆十二月,即臘月,《禮記·月令》記載"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正是對這一時令的早期記載。

從節氣劃分來看,暮冬涵蓋小寒、大寒兩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明确指出此時"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标志着全年最冷時段。文人墨客常借此抒懷,陶淵明《蠟日》詩雲"風雪送馀運,無妨時已和",展現冬春交替的獨特意境;杜甫《晚晴》中"暮冬送蘇四郎徯兵曹適桂州"更是直接點明時令特征。

現代氣象學将暮冬定義為立春前15-30天,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00°至330°區間,北半球進入極寒向初春過渡的特殊氣候階段。據《中國天文年曆》顯示,2025年暮冬時段為1月20日(大寒)至2月3日(立春)。

網絡擴展解釋

暮冬是漢語中表示季節更替的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暮冬指冬季的末尾階段,對應農曆十二月(即臘月),此時臨近春季,氣候寒冷但已有轉暖迹象。該詞由“暮”(意為末期、末尾)與“冬”組合而成,強調季節的尾聲。

二、古籍例證

  1. 《魏書·彭城王勰傳》提到“便迫暮冬”,描述時間接近冬末的緊迫感;
  2. 南朝梁元帝《纂要》稱十二月為“季冬,亦曰暮冬”,說明其為冬季最後月份的别稱;
  3. 唐代杜甫《晚晴》詩句“高唐暮冬雪壯哉”,以暮冬雪景展現冬末的壯麗氣象。

三、應用場景

四、相關詞彙

與“暮春”“暮秋”結構相似,均以“暮”+季節表示末期,如暮春指春季最後一個月(農曆三月)。

别人正在浏覽...

安分守理剝斲并産不暖席嗔诟陳巷初階大商東洋俄俄放開犯聲風山鬼計百端龜文璜溪混身交頤記錄盡多京報人記注菊花杯考館科歲崆峒子款謝困醉勞攘路鼗馬角眊瞶貓牛腼覥内助逆襲旁婦汽爐傾穨期中泉瀑阙焉冗繁肉脯子弱管商葉韶陽射侯識得師氏摔角酸寒汰淘談星滔風同國緯象晤見物質文明洩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