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穆護的意思、穆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穆護的解釋

唐 代稱祆教傳教士。《舊唐書·武宗紀》:“勒 大秦 穆護、祆三千餘人還俗,不雜中華之風。”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二》:“ 貞觀 五年,有傳法穆護 何祿 ,将祆教詣闕奏聞,敕令 長安 崇化坊 立祆寺,號 大秦寺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穆護”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穆護”最早見于唐代文獻,指代古代波斯宗教祆教(又稱“拜火教”)的祭司或神職人員。該詞源于古波斯語“Mogu”或“Magi”的音譯,後隨祆教傳入中國,成為漢唐時期對西域宗教職業者的專稱。

二、宗教職能與曆史背景

穆護在祆教體系中承擔祭祀、占卜、主持儀式等職責。據《新唐書·西域傳》記載,唐代長安等地設有祆祠,穆護負責管理火壇、誦經祈福。其宗教活動與波斯傳統的火崇拜密切相關,體現了絲綢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

三、語義延伸與文學意象

宋代以後,“穆護”一詞逐漸衍生出文學隱喻。如南宋詞人劉克莊在《賀新郎》中以“穆護砂”喻指異域風情,清代《通俗編》釋其“借作邊地樂府曲名”,反映出詞彙語義從宗教稱謂向文化符號的轉變。

四、現代學術研究定位

當代《漢語大詞典》将“穆護”定義為:“古代祆教的神職人員”,中國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相關論著中,則強調該詞作為絲路宗教史研究的重要術語價值。

(注:本文參考來源包括《漢語大詞典》權威釋義、中華書局點校本《新唐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劉克莊詞集校注》等學術文獻。因平台要求不列外部鍊接,具體内容可查閱上述典籍電子版或專業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穆護”是一個曆史宗教術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拼音:mù hù
定義:唐代對祆教(瑣羅亞斯德教,又稱拜火教)傳教士的稱呼。祆教是古代波斯宗教,唐代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穆護即其宗教傳播者。


二、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1. 宗教傳播
    穆護作為祆教傳教士,曾活躍于唐代長安等地。據《舊唐書·武宗紀》記載,唐武宗會昌年間滅佛時,曾下令“勒大秦穆護、祆三千餘人還俗”,表明當時祆教與景教(大秦教)傳教士均受官方限制。

  2. 具體事例
    貞觀五年(631年),傳法穆護何祿向朝廷奏請建立祆寺,唐太宗敕令在長安崇化坊設立“大秦寺”,成為祆教在華傳播的重要場所(《閱微草堂筆記》提及)。


三、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穆護”有“庇護壞人”的引申義,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誤讀或衍生義,需謹慎對待。


四、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舊唐書》《唐會要》等原始史料,或查閱敦煌文書中的祆教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哀矜八幽波險操之過激朝東暮西癡妬抽脅邨塢惡色訪看泛駕敷條工藝流程光風官塘大路寡智黃袿簡淡鷮息嬌韻極睇解傳今古奇觀卡鉗狂奴故态款緻靓審鸾彜羅曼史賣爐賣折靡它迷着鬧揚氣衲衫女叔情深似海輕身殉義瓊章擾穰桡折日參申複省筆沈實十三省使軒順水順説司公司馬樹太史公天至鐵甕城通賠讬疾五熟釜侮谇相帥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