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東暮西的意思、朝東暮西的詳細解釋
朝東暮西的解釋
朝:早晨。早晨在東,晚上在西。指行蹤不定。比喻變來變去,不專一。
詞語分解
- 朝的解釋 朝 ā 早晨:朝陽。朝晖。朝暮。朝霞。朝氣。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複無常)。 日,天:今朝。明朝。 晨夕野暮 朝 á 向着,對着:朝向。朝前。朝陽。坐北朝南。 封建時代臣見君;亦指宗教徒
- 西的解釋 西 ī 方向,太陽落下的一邊,與“東”相對:西面。西曬。西域。西方。西席(舊時對幕友或家塾教師的敬稱。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亦稱“西賓”)。西宮(借指妃嫔)。 事物的樣式或方法屬于西方的(多指歐美各
網絡擴展解釋
“朝東暮西”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zhāo dōng mù xī
- 結構:聯合式成語,含貶義。
- 用法:多作謂語、定語,形容行為或行蹤不定。
二、含義解析
- 本義
字面指“早晨在東,晚上在西”,形容行蹤飄忽不定,如中例句:“恒遠二人……總是朝東暮西,行色慌慌”。
- 比喻義
引申為态度或行為反複無常、缺乏專一性。例如明代徐霖《繡襦記》中提到:“朝東暮西,那有蹤迹”。
三、出處與示例
- 經典出處:
明代戲曲作品《繡襦記·聞信增悲》和《玉環記》均有用例,如“調弦弄管……朝東暮西”。
- 同義替換:
亦作“朝西暮東”(見)。
四、適用語境
多用于批評立場不堅定、計劃頻繁變動的情形,如:“他做事朝東暮西,難以信任。”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繡襦記》《玉環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朝東暮西》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早晨向東方迎接太陽,傍晚時日落西山。它表示人的心情或态度發生轉變,由積極向消極轉變。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朝:木、月、十、一,共五筆;
- 東:一、一、亅,共三筆;
- 暮:日、一、下,共四筆;
- 西:至、土、一,共四筆。
來源:《朝東暮西》一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史記·項羽本紀》中:“’朝東讓而暮西- 彼何人哉?”此處意指項羽變得消極和頹廢。
繁體:朝東暮西
古時候漢字寫法:朝東暮西。
例句:他原本有着積極向上的心态,但是最近變得朝東暮西了。
組詞:朝陽、東方、暮色、西部
近義詞:早出晚歸、東山再起
反義詞:朝夕相處、東望西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