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穆护的意思、穆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穆护的解释

唐 代称祆教传教士。《旧唐书·武宗纪》:“勒 大秦 穆护、祆三千餘人还俗,不杂中华之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 贞观 五年,有传法穆护 何禄 ,将祆教诣闕奏闻,敕令 长安 崇化坊 立祆寺,号 大秦寺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穆护”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穆护”最早见于唐代文献,指代古代波斯宗教祆教(又称“拜火教”)的祭司或神职人员。该词源于古波斯语“Mogu”或“Magi”的音译,后随祆教传入中国,成为汉唐时期对西域宗教职业者的专称。

二、宗教职能与历史背景

穆护在祆教体系中承担祭祀、占卜、主持仪式等职责。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唐代长安等地设有祆祠,穆护负责管理火坛、诵经祈福。其宗教活动与波斯传统的火崇拜密切相关,体现了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

三、语义延伸与文学意象

宋代以后,“穆护”一词逐渐衍生出文学隐喻。如南宋词人刘克庄在《贺新郎》中以“穆护砂”喻指异域风情,清代《通俗编》释其“借作边地乐府曲名”,反映出词汇语义从宗教称谓向文化符号的转变。

四、现代学术研究定位

当代《汉语大词典》将“穆护”定义为:“古代祆教的神职人员”,中国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相关论著中,则强调该词作为丝路宗教史研究的重要术语价值。

(注:本文参考来源包括《汉语大词典》权威释义、中华书局点校本《新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刘克庄词集校注》等学术文献。因平台要求不列外部链接,具体内容可查阅上述典籍电子版或专业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穆护”是一个历史宗教术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释义

拼音:mù hù
定义:唐代对祆教(琐罗亚斯德教,又称拜火教)传教士的称呼。祆教是古代波斯宗教,唐代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穆护即其宗教传播者。


二、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1. 宗教传播
    穆护作为祆教传教士,曾活跃于唐代长安等地。据《旧唐书·武宗纪》记载,唐武宗会昌年间灭佛时,曾下令“勒大秦穆护、祆三千餘人还俗”,表明当时祆教与景教(大秦教)传教士均受官方限制。

  2. 具体事例
    贞观五年(631年),传法穆护何禄向朝廷奏请建立祆寺,唐太宗敕令在长安崇化坊设立“大秦寺”,成为祆教在华传播的重要场所(《阅微草堂笔记》提及)。


三、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到“穆护”有“庇护坏人”的引申义,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误读或衍生义,需谨慎对待。


四、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旧唐书》《唐会要》等原始史料,或查阅敦煌文书中的祆教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保生不伏手残虹柴道钞校承兴尺有所短重阳落帽传疏大旅叨沓大事年表墩锁二十八星俸料幅练改扮乖牾观眉说眼滚单果得黑暗地狱厚薄花緑头毁鬲火突护世四天王剪刀拐季瓜激化具位孔业狂朋恠友刳兽食胎谋臣如雨褦襶子谱传七搭八扯清能秦邮秋砧赛锦标社三隐筛选删订赏拔上分沙碛蛇鬼塌实跳虎神贴书剸车罔费枉矫过激窝瘪无噍类五色无主先士霞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