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熟釜的意思、五熟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熟釜的解釋

一種古炊具,釜内分格,可以同時烹調各味食物。《三國志·魏志·鐘繇傳》:“ 魏國 初建,為大理,遷相國, 文帝 在東宮,賜 繇 五熟釜,為之銘曰:‘於赫 有魏 ,作 漢 藩輔,厥相惟鐘,實幹心膂。’” 裴松之 注:“《魏略》: 繇 為相國,以五熟釜鼎範因太子鑄之。釜成,太子與 繇 書曰:‘昔 有黃 三鼎, 周 之九寳,鹹以一體使調一味,豈若斯釜五味時芳?’”亦省稱“ 五釜 ”。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蔔居》:“ 韓兄 高掇巍科,遠參名鎮,功鐫五釜,價重千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熟釜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炊具,其名稱和設計具有鮮明的文化内涵與實用功能。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曆史淵源及文化象征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數詞,指代“五種”或“多個分區”,象征多樣性。在“五熟釜”中特指釜内分隔為五個獨立烹饪區域。

  2. 本義指食物烹煮至可食狀态(《說文解字》:“熟,食饪也”),引申為“完成”“成熟”。此處指可同時烹煮多種食物至熟。

  3. 古代炊具,圓底無足,類似現代鍋具(《爾雅·釋器》:“釜,炊也”),常以陶或金屬制成。

組合釋義:

“五熟釜”即一種内部分為五格、可同時烹煮多種食物的炊具,強調其“一器多烹”的功能性。


二、曆史淵源與功能

據《三國志·魏志·鐘繇傳》記載,五熟釜最早見于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為表彰大臣鐘繇功績,特賜其“五熟釜”,釜身銘文贊其“治國如烹鮮”,寓意協調各方、統籌兼顧的治國才能。

其結構特點為:單釜内分五格,格間互不串味,可同時煮制不同食材(如五谷、肉類、蔬菜),既節省燃料,又提高效率,體現了古代烹饪智慧。


三、文化象征意義

  1. 政治隱喻

    曹丕以“五熟釜”賜臣,暗喻“調和鼎鼐”的治國理念(《尚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強調大臣需如調味般平衡朝政。

  2. 禮儀與等級

    作為禦賜之物,五熟釜是身份與榮譽的象征,反映了魏晉時期禮器制度的社會功能(《漢官儀》:“器以藏禮”)。

  3. 哲學内涵

    “五”契合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五格分烹象征五行相濟,體現古人“和而不同”的哲學觀(《禮記·中庸》:“萬物并育而不相害”)。


四、文獻記載與演變


五、現代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為:“古代有五個格子的炊具,可同時烹煮多種食物。”

《辭源》補充:“三國魏器,象征帝王賜臣以調和鼎鼐之任。”

結論:五熟釜是融合實用性與象征性的古代炊具,其設計蘊含烹饪智慧、政治哲學與文化符號,成為研究魏晉社會生活與禮儀制度的重要物證。

網絡擴展解釋

“五熟釜”是古代一種分格炊具,主要用于同時烹煮多種食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五熟釜的釜内設有多個隔層或分格,可同時烹調不同風味的食材,類似于現代的“鴛鴦鍋”。其名稱中的“五”并非固定指五種食物,而是泛指多格或多類。

  2. 曆史淵源
    據《三國志·魏志·鐘繇傳》記載,魏文帝曹丕曾将五熟釜賜予重臣鐘繇,并刻銘文表彰其功績。裴松之注引《魏略》提到,太子曹丕在鑄造此釜時,強調其“五味時芳”的功能,即一鍋兼具多種味道。

  3. 結構與用途
    釜内分格設計突破了傳統單一口味的限制,既能滿足不同飲食需求,又節省燃料和時間。這種創新結構被視作現代鴛鴦鍋的雛形。

  4. 引申含義
    部分文獻(如)提到“五熟釜”被引申為成語,比喻經過多次磨煉後技藝娴熟、心境沉穩之人。但此用法在其他權威資料中較少見,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衍生義。

五熟釜既是古代實用炊具,也承載了文化象征意義,其分格設計體現了飲食智慧,曆史記載則反映了它在政治賞賜中的特殊地位。

别人正在浏覽...

安詳骠衛陳寶陳平席川嶽醇驷次席電遊乏軍興封疆大吏敷具歌譜貢薦乖爽谷牝害想好耍子黑天鵝後服後跟華僞簡墨尊俎皦核兢懷衿襘金炬醵赀可不道空調機窺逾捆綁留連忘返民風命卿怕三怕四平頭正臉僻邪敲剝喬龍畫虎氣下殺戮上嫚下暴射流甚麼神庭四神踏蹑貪躁謟過天矢陰诿延隈枝溫差電偶溫帶大陸性氣候五甲下落不明香合效勞踃馺心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