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磨坊。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二》:“峽中小室累累,各就水次,其瓦俱白,乃磨室也。以水運機,磨麥為麵。”參見“ 磨坊 ”。
“磨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磨室即磨坊,指用于研磨谷物(如麥子)的場所,常見于古代或傳統農業社會。該詞在明代徐弘祖的《徐霞客遊記》中明确出現:“峽中小室累累……乃磨室也。以水運機,磨麥為麵”,描述了利用水力驅動機械的磨面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徐霞客遊記》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磨室(mó shì)是指用于磨碎、研磨物體的房間或設施。它可以是一個封閉的房間,裡面放置着磨料和磨具。這個詞由“石”和“室”兩個部分組成。
磨室的部首是“石”,它位于右邊。它的拆分筆畫為11畫。
“磨室”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曲禮》中,其具體的來源和起源暫無确切記載。但根據研究者的推測,磨室應該是古代建築中一個常見的功能性房間,用于磨碎谷物、制作食物等。
磨室的繁體字為「磨室」。
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與現代不同,磨室在古代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可是,由于沒有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記錄,我們無法得知古時候漢字寫法的細節。
1. 漢字課上,老師用PPT向學生展示了磨室的圖片。
2. 這個村莊曾經有一個共享的磨室,村民可以一起使用。
磨石、磨料、研磨、磨碎
磨房、磨坊
磨削、抛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