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衣粝食的意思、惡衣粝食的詳細解釋
惡衣粝食的解釋
同“ 惡衣菲食 ”。 《資治通鑒·後周世宗顯德三年》:“有大将與其黨十餘人謀作亂, 行逢 知之,大會諸将,於座中擒之,數曰:‘吾惡衣糲食,充實府庫,正為汝曹,何負而反!’”《元史·張懋傳》:“ 懋 惡衣糲食,率之以儉。”
詞語分解
- 惡衣的解釋 破舊或粗劣之衣。 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上:“ 張知白 清儉好學,居相位如布素時,其心逸也。及病革,上幸其家,夫人惡衣以見。” 清 方東樹 《<切問齋文鈔>書後》:“使世之人皆惟是取給於布帛菽粟
- 粝食的解釋 粗惡的飯食。《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後》:“妾誇布服糲食。”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糲,粗米也。” 唐 姚合 《哭費拾遺徵君》詩:“服儒師道旨,糲食卧中林。” 明 唐順之 《贈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網絡擴展解釋
“惡衣粝食”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生活簡樸,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穿粗劣的衣服(惡衣),吃糙米做的飯(粝食)。
- 引申義:形容生活節儉樸素,不追求物質享受。其近義詞包括“惡衣粗食”“惡衣惡食”。
出處與用法
- 典故來源:出自宋代蘇轼《禮義信足以成德論》,原文提到“有國者皆當惡衣粝食,與農夫并耕而治”,強調統治者應節儉親民。
- 用法:多作賓語或補語,用于描述簡樸的生活方式。例如《元史·張懋傳》記載:“懋惡衣粝食,率之以儉。”
其他信息
- 讀音:普通話拼音為è yī lì shí,需注意“粝”讀作“lì”而非“lī”。
- 英文翻譯:可譯為“poor clothing and meager meal”。
- 感情色彩:中性詞,無褒貶傾向,僅客觀描述儉樸狀态。
應用場景
常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表現人物克己奉公、安貧樂道的精神。例如描寫清官廉潔,或隱士淡泊名利的生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對于《惡衣粝食》這個詞,它的意思是指過着窮困潦倒的生活。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惡: 部首是心,總共有8個筆畫。
- 衣: 部首是衣,總共有6個筆畫。
- 粝: 部首是米,總共有11個筆畫。
- 食: 部首是食,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惡衣粝食》是從古代文獻《莊子》中引用的,意為過着貧苦的生活,形容生活艱辛。
繁體:
《惡衣粝食》的繁體字寫法是「惡衣糲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惡」的寫法為「惡」,「粝」的寫法為「糲」。
例句:
他們過着惡衣粝食的日子,生活十分艱難。
組詞:
- 惡化
- 粝煤
- 食物
近義詞:
- 窮困
- 貧窮
- 破爛
反義詞:
- 富裕
- 舒適
- 豐富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是否還有其他問題需要解答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