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閣學的意思、閣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閣學的解釋

(1). 宋 代 顯谟閣 、 徽猷閣 等閣直學士的省稱。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上:“ 龍圖閣 學士舊謂之老龍,但稱龍閣, 宣和 以前,直學士、直閣同為稱,未之有别也。末年, 陳亨伯 為發運使……進直學士,佞之者惡其下同直閣,遂稱龍學,于是例以為稱。而 顯謨閣 直學士、 徽猷閣 直學士欲效之,而難于稱謨學、猷學,乃易為閣學。”

(2). 明 清 時對内閣大學士的稱呼。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三·閣學》:“ 明 《殿閣詞林記》有殿學、閣學、詹學、翰學之名。國朝閣臣大拜,祇稱中堂,或稱相公,而内閣學士則稱閣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閣學”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1. 宋代官職
    指顯谟閣、徽猷閣等閣的直學士的省稱。宋人因避諱直學士與直閣的混淆,将顯谟閣、徽猷閣直學士簡稱為“閣學”。例如《避暑錄話》記載,陳亨伯任發運使時,因晉升直學士而引發稱呼調整,最終形成“閣學”這一簡稱。

  2. 明清時期稱謂
    明清時對内閣大學士的尊稱。例如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談》提到,内閣學士被稱為“閣學”,而内閣大學士則稱“中堂”或“相公”。史載景泰八年“奪門之變”中,内閣學士徐有貞參與政變,此處的“閣學”即指其官職。

其他補充

建議結合具體曆史文獻語境理解該詞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閣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第一個字是閣(gé),第二個字是學(xué)。閣學的意思是指在閣樓或閣堂中進行學習、研究的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閣字的部首是門(mén),它包含了門的意思。 - 閣字共有12個筆畫。 - 學字的部首是子(zǐ),它表示兒子的意思。 - 學字共有8個筆畫。 來源: 閣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文化,尤其是當時的書院文化。在古代,書院往往設有閣樓或閣堂,供學者們進行學習和研究。因此,閣學成為了一個代表學術研究的詞語。 繁體: 閣學在繁體中的寫法和簡體中相同,都是「閣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閣字的形狀略有不同于現代寫法。例如,在金文和篆文時期,閣字的寫法是「閤」,而在隸書時期,寫法變為「閣」。 例句: 1. 他在閣學中度過了許多寶貴的學習時光。 2. 閣學是古代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組詞: - 閣下:指稱對方的尊稱。 - 閣樓:位于建築頂部、用作儲物間或居住的空間。 - 學問:指學術知識和學習的内容。 近義詞: 書院、學堂 反義詞: 荒學、庸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