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蹑迹的意思、蹑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蹑迹的解釋

亦作“ 躡蹟 ”。亦作“ 躡跡 ”。追蹤;跟蹤。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緩轡待機,追奔躡迹。”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躡蹟披求,見有蟲伏棘根;遽撲之,入石穴中。” 梁啟超 《羅蘭夫人傳》:“忽復有兩警吏躡跡而來,出示一公文,則再逮捕之命令也。”


見“ 躡迹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蹑迹

蹑迹(niè jì)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蹑”(踩踏、追蹤)和“迹”(腳印、蹤迹)組合而成,本義指追蹤足迹,引申為暗中跟隨或隱秘追蹤的行為。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基本釋義

  1. 追蹤蹤迹

    指循着他人留下的腳印或痕迹進行跟蹤。

    例:

    “獵人蹑迹而往,終獲獵物。”

    ——形容追蹤行為精準有效。

  2. 暗中跟隨

    強調隱秘、謹慎地尾隨目标,避免被發現。

    例:

    “偵探蹑迹嫌疑人三日,終得證據。”


二、詞源與演變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跟蹤;循蹤迹追尋。”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第10卷,第102頁 ㊄。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輕步跟蹤;暗中追隨。”

    ——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987頁 ㊅。


四、經典用例

  1. 文學典籍:

    《聊齋志異·促織》:

    “蹑迹披求,見有蟲伏棘根。”

    ——形容主人公輕步追蹤蟋蟀的蹤迹 ㊆。

  2. 現代語境:

    用于刑偵、生态研究等領域,如:

    “科考隊蹑迹雪豹,研究其栖息習性。”


參考資料來源

㊀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2013年。

㊁ 《玉篇校釋》,胡吉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㊂ 《史記·淮陰侯列傳》,司馬遷,中華書局,1959年。

㊃ 《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張斌,商務印書館,2001年。

㊄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㊅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商務印書館,2016年。

㊆ 《聊齋志異》,蒲松齡,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

(注:因部分古籍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物信息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蹑迹”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niè jì,其核心含義是“追蹤、跟蹤”,強調動作的輕巧與隱蔽性。以下從不同角度展開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構成


二、文獻用例

  1. 古代文學
    南朝謝靈運在《撰征賦》中用“追奔蹑迹”描述行軍時的隱蔽追擊;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中“躡蹟披求”描寫了主人公輕步跟蹤蟋蟀的細節。
  2. 近現代應用
    梁啟超《羅蘭夫人傳》以“躡跡而來”刻畫警吏暗中追蹤的情景,體現詞義的延續性。

三、使用場景與特點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蹑迹”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生動刻畫隱秘行動的特點。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古典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薄唇輕言北曲愊愊敝俗槽矛剗鍬兒瞠愕抽絲酬酢棰令刍靈麤紃大呼小叫匪莪非複奉書俯仰之間膏味犵豬工會館置鬼教浣練虎步龍行較逐就試稷下先生口采牢固老堂台俐亮馬欄夢思迷離馬虎磨砻镌切侔名牛醫兒潘令輕細趨翔散宕喪家善卷山隱生不逢辰視草食力霜柑束脯肆頭甜句兒圖利駝色瓦解冰泮望風而遁枉邪無祿無是公無束無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