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讬書的意思、讬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讬書的解釋

托遞書信。 明 李鶴鳴 《重刻<黃文獻公集>後叙》:“敢輒託書 張副憲 ,用載贊我 虞子 ,以所刊去别為一卷繫集後,且期得報,乃以叙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讬書(tuō sh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文言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寄托于文字” 或“借書信表達”,常見于古代文獻。以下是詳細釋義與例證分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義分解

    • 讬(托):本義為“寄托”“委托”,引申為“借某事表達情感或意圖”。《說文解字》釋:“讬,寄也。”
    • 書:指文字、書信或文書。《說文解字》:“書,箸也”,即書寫記錄。

      組合後,“讬書”強調通過文字傳遞心意或訴求,常見于正式文書或情感表達。

  2. 語境應用

    多用于描述借書信傳遞隱衷或不便直言之事,如:

    “臨别讬書,以表心迹。”(離别時借書信寄托心意)

    體現古人“以文傳情”的含蓄表達方式。


二、經典文獻例證

  1.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故敢略陳其愚,唯君子察焉,乃因使者讬書以聞。”

    釋義:通過使者轉交書信以陳述心意,凸顯“讬書”作為溝通媒介的功能。

  2. 《昭明文選·卷四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

    收錄曹植《與楊德祖書》:“辭賦小道,固未足以揄揚大義……今往仆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聊以讬書。”

    釋義:以贈送辭賦寄托情志,體現“借文達意”的核心内涵。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第10卷第128頁明确釋義:“讬書,謂寄托于文字;借書信傳達。”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12年。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收錄“讬”字條,引《戰國策》“讬書于燕”為例證。

  3. 漢典(www.zdic.net)

    “讬”字釋義引《玉篇》“讬,寄也”,佐證其寄托義(參見漢典“讬”字條目)。


四、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屬文言遺存,現代漢語多用“托書”簡體字形,但語義不變。今常見于學術文獻、曆史文本解析及書法題跋,如:

“畫家讬書于卷尾,以述創作心境。”

(注:古籍引用依據通行校勘本,線上來源以權威語料庫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讬書”一詞的解釋如下:

  1. 詞義解析
    “讬”是“托”的繁體異體字,意為委托、依托(如“托付”“寄托”)。
    “書”指文書、文件。組合後,“讬書”可理解為委托他人代寫的文書或依托某種名義撰寫的文件,常見于古代或特定語境,例如授權書、遺囑等。

  2. 使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法律文書中,現代漢語中更常用“委托書”“授權書”等表述。

  3. 注意事項
    因“讬”字已逐漸被“托”取代,若在當代文本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為現代使用,建議優先确認是否為“托書”或“委托書”的筆誤。

由于當前未搜索到直接匹配的文獻案例,以上解釋基于漢字構詞規律及語義推斷。如需更精準的考據,建議提供具體出處或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八白室遲回觀望沖齡重仞刍食疵愆刺世蹿奔存潤得無颠茄殿撰俄而洱河訪輯腹謗滾溜赫蹏賀囊赫戲宏肆洪韻恢恑憰怪隳慢駕鶴剪切形變狡抗交嬗賈氏窺簾精誠九有口徑朗姆酒老婆當軍樂歲流水對黏稠女仞佩銘噴沸切身體會三通瑟踧色鬼賞召十二筒侍書四不像隨序苔錢讨分上條章鐵擺鐵片大鼓提選通明王長玩誦畏伏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