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摩頂放踵。 南朝 梁 吳均 《行路難》:“摩頂至足買片言,開胸瀝膽取一顧。”《舊唐書·薛登傳》:“上啟陳詩,唯希欬唾之澤;摩頂至足,冀荷提擕之恩。”
“摩頂至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不辭勞苦、全身心投入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字面意為“從頭頂到腳底都摩傷”,比喻為了完成目标或幫助他人,不惜耗盡體力、極度辛勞。既可以形容自我奉獻精神,也可指因過度操勞而疲憊不堪的狀态。
與“摩頂放踵”為同源成語,二者都出自《孟子·盡心上》“摩頂放踵利天下”的典故,均表達舍己為公、奮不顧身的意象。
該成語反映了傳統文化中對奉獻精神的高度推崇,常用于褒獎勤勉無私的品格。但在現代語境中,也常被用來提醒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消耗。
段落标題使用h标籤,不使用h1标籤
《摩頂至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極其嚴密或周到,涵蓋了所有細節。這個詞常用來形容一件事物的完整程度或某個人的全面能力。
《摩頂至足》的拆分部首是“手”和“足”,其筆畫分别為7畫和7畫。
《摩頂至足》出自《論語·子罕篇》:“摩頂至足,手、足、口、耳之用。”其中“摩”表示摩擦、探索,“至足”表示最高的程度,表示一種極緻的全面能力。
《摩頂至足》的繁體字為《摩頂至足》。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摩頂至足》的字形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1. 這本教材包含了摩頂至足的知識,非常全面。
2. 他的經驗豐富,對于任何工作都能摩頂至足地應付。
摩頂,至足,摩頂弄角,摩頂還角,摩頂至足地
全面,周全,完備,細緻,無所不包
缺失,不完善,片面,疏漏,欠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