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纮綱的意思、纮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纮綱的解釋

(1).網索。 晉 歐陽建 《臨終詩》:“天網布紘綱,投足不獲安。”

(2).泛指網。《藝文類聚》卷十四引 南朝 梁 沉約 《齊明帝谥議》:“聰明神武,逖聽邇聞,萬目備張,紘綱靡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纮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兩類解釋,具體如下:

一、基本含義(紡織相關)

  1. 本義
    指紡織品的經線(纮)和緯線(綱),是織物的基礎結構。古代紡織工藝中,經線為縱向主線,緯線橫向交織,兩者共同構成布匹的框架。
  2. 引申義
    比喻事物的基本原則或大方向,強調基礎性、綱領性作用。例如:“纮綱是治國理政的根本,不可偏廢。”

二、擴展含義(文獻與網絡解釋)

  1. 網索或網具
    在晉代歐陽建的《臨終詩》中,“天網布纮綱”指代捕獵用的網索,象征束縛或規則。
  2. 泛指網的結構
    南朝沈約《齊明帝谥議》提到“纮綱靡漏”,此處以“纮綱”比喻嚴密周全的體系,如法網、制度等。

如需進一步考證文獻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藝文類聚》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纮綱的意思

纮綱是一個漢字詞彙,原指古代編織繩索的粗繩。引申為紀律、準則和法度的意思。可引申為:法紀、規矩。

纮綱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纮綱的部首是纟(纟是納字旁的意思),它有11個筆畫。

纮綱的來源

纮綱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論衡·辯說篇》中,引用了《周易》中的“立纮為綱”一句。在古代,纮綱是指編織繩索的粗繩,而後來就引申為紀律、準則和法度的意思。

纮綱的繁體

纮綱的繁體字形為「綱」。

纮綱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纮綱的字形稍有不同,它的舊字形為「綱」。在古代文字中,有時候會将「纟」寫作「纟」,但它們的意思是相同的。

纮綱的例句

1. 嚴守紀律,固守纮綱。

2. 黨員幹部要做到紀法兩條線,始終緊緊扭住纮綱。

組詞

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纮綱沒有常見的組詞搭配。

近義詞

規矩、紀律、法紀、準則

反義詞

放縱、無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