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蓋與足踝。《後漢書·獨行傳·向栩》:“﹝ 栩 ﹞常於竈北,坐闆牀上,如是積久,闆乃有膝踝足指之處。” 張天翼 《春風》:“﹝ 丁老師 ﹞又轉過身去,裝着 卓别林 的姿勢往門口一擺一擺地走。兩腳使勁拐成‘八’字形,連膝踝都抝得發痛。”
“膝踝”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膝”(膝蓋)和“踝”(足踝)兩個部位組成,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指人體的膝關節和踝關節,屬于下肢的兩個重要關節。膝關節連接大腿與小腿,負責彎曲、伸直動作;踝關節連接小腿與足部,主導足的屈伸及内外翻動作。
英文中對應為“knee and ankle”,常用于醫學或運動科學領域。
“膝踝”一詞既包含解剖學意義,也用于文學描述,強調人體下肢關節的結構與功能。理解其含義有助于日常健康防護及文學賞析。
《膝踝》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指人體的膝蓋和踝關節。
《膝踝》的部首是⺝(革),總共有15畫。
《膝踝》既沒有特定的來源,也沒有對應的繁體字。
在古時候,人們寫《膝踝》時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寫法,但現代通用的寫法為“膝踝”。
1. 運動後我的膝踝感到有些酸痛。
2. 小明在跳遠時不小心扭傷了膝踝。
膝關節、踝關節、膝蓋、膝蓋骨等。
膝胫、膝胫關節,這兩個詞可以與《膝踝》互換使用。
手腕,膝踝的反義詞是人體的手腕部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