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東漢 劉表 、 陳翔 、 範滂 、 孔昱 、 範康 、 檀敷 、 張儉 、 岑晊 八人。《三國演義》第六回:“ 荊州 刺史 劉表 ,字 景升 , 山陽 高平 人也,乃 漢 室宗親;幼好結納,與名士七人為友,時號‘江夏八俊’。”參閱《三國志·魏志·劉表傳》。
“江夏八俊”是東漢時期對八位名士的合稱,指劉表、陳翔、範滂、孔昱、範康、檀敷、張儉、岑晊八人。該稱謂源于《三國演義》及《三國志》等文獻記載,以下是詳細解釋:
“江夏八俊”中的“江夏”為東漢郡名(今湖北武漢一帶),而“八俊”指八位才德出衆之士。他們因早年結交、共同參與清議活動而聞名,被時人視為士族階層的典範。
八人多為東漢末名士,涉及政治、文學等領域:
“江夏八俊”反映了東漢末年士族階層對清議風氣的推崇,以及黨锢之禍前後名士群體的政治活動。其中多人因反對宦官專權而遭受迫害,成為漢末士人精神的象征。
注:需注意部分網頁(如)将“江夏八俊”泛化為地方人才代稱,但與曆史記載的專指八人存在差異,建議以權威文獻為準。
《江夏八俊》是指古代中國江夏郡出名的八位傑出人才。江夏,古代楚國的領地,現今湖北省的一部分地區,因為這八位傑出人才的出生地在江夏,所以稱之為《江夏八俊》。
《江夏八俊》中的漢字拆分如下:
江:水部旁,3畫
夏:夏字旁,9畫
八:八字邊,2畫
俊:人字底,9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的文學家陸遊所著的《陶庵夢憶》。陸遊在書中描述了八位在江夏郡出生并取得傑出成就的人才,包括文學家劉羽、山水畫家馬遠、書畫家樂天、學者傅若水等等。陸遊稱這八位為《江夏八俊》。後來這個詞逐漸被流傳和使用。
《江夏八俊》的繁體字為《江夏八俊》。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差異,但是《江夏八俊》中的漢字,其寫法與現代并無太大區别,隻是在字體和書寫形式上略有不同。
他的才華出衆,被稱為現代版的《江夏八俊》之一。
江夏、傑出、人才、文學家、畫家、書畫家、學者等。
近義詞:江夏八傑、八才子、八大人才
反義詞:平庸無能、無才無能、庸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