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吐心吐膽的意思、吐心吐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吐心吐膽的解釋

同“ 吐肝露膽 ”。 宋 朱熹 《答劉季章書》:“日用之間,應事接物,直是判斷得直截分明,而推以及人,吐心吐膽,亦隻如此,更無回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吐心吐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比喻赤誠相待,毫無保留地說出内心真實想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形容人與人之間坦誠相待,将心底的話全部傾訴出來,毫無隱瞞。與“吐肝露膽”同義。

  2. 出處與用法
    出自宋代朱熹《答劉季章書》:“日用之間,應事接物,直是判斷得直截分明,而推以及人,吐心吐膽,亦隻如此,更無回互。”。此句強調待人接物時直率坦誠,不迂回掩飾。

  3. 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吐肝露膽、推心置腹、開誠布公。
    • 注意與“嘔心吐膽”區分:後者指耗費心血、曆盡艱辛(如),與情感表達無關。
  4.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朋友、夥伴或上下級之間的真摯交流,例如:“他們多年未見,重逢後吐心吐膽,徹夜長談。”

這一成語強調人際交往中的真誠與坦率,既有曆史文獻支撐,也適用于現代語境中的深度溝通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吐心吐膽

《吐心吐膽》一詞源自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莫利禦心也,吐心吐膽事之,心膽之誠也。”意為敞開心扉,毫無保留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吐心吐膽》的部首拆分為“口”和“肉”,其中“口”表示與說話、表達相關,而“肉”則表示和心靈、情感相關。該詞總共包含10畫。

來源和繁體

《吐心吐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文獻,後來逐漸流傳至今。在繁體字中,該詞書寫作「吐心吐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而《吐心吐膽》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吐心吐膽」,字形相似但存在細微差别。

例句

1. 他在演講中吐心吐膽,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情感。

2. 這部電影通過角色吐心吐膽,向觀衆展現了真實的人生。

組詞

吐露、吐訴、吞聲忍氣、肺腑之言、發自肺腑

近義詞

毫無保留、肺腑抒發、坦誠、坦白、真實表達

反義詞

藏掖、含糊其辭、欺詐、虛僞、拐彎抹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