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訖成的意思、訖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訖成的解釋

完成;終成。 宋 王珪 《内外待制制》:“鴻儀訖成,純貺丕格。” 金 張玮 等《大金集禮·追加谥號上·天會三年奉上太祖谥號》:“皇帝陛下以同氣之親,隆奉先之孝,誕布聖武,訖成代功。” 清 汪婉 《翰林院修撰缪公墓志銘》:“故侍講訖成通儒,而最後遂受天子非常之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訖成"是由"訖"與"成"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典雅的書面用語,其核心含義可解析為:

一、基本釋義 指事物達到完整終結的狀态,強調過程徹底完成且結果不可逆轉。《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完全成就,徹底完成",常與工程竣工、著作完稿等需要長期投入的事務相關聯。例如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中"此卷書訖成于丙寅"的表述,即明确指向著作的最終完稿時間。

二、詞源分析 "訖"在甲骨文中作祭祀完成解,《說文解字》釋為"止也",引申為終止、完畢;"成"則含實現、成就之意。《古代漢語詞典》指出兩字疊加構成"訖成",通過同義複現強化了完成态的絕對性。這種構詞方式常見于先秦典籍,如《尚書》"訖工"等表述均屬同類結構。

三、語境應用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三類語境:

  1. 工程建造:特指曆時性建設項目通過竣工驗收(如《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規定的交付标準)
  2. 文獻編纂:描述典籍整理或著作編撰的完結狀态(如《四庫全書》編纂奏折中"全書訖成"的官方表述)
  3. 儀式典禮:表重大禮儀程式完整履行(見于明清皇家祭祀文獻記載)

四、近義辨析 較之"完成","訖成"更強調官方性、莊重性和曆史節點意義;區别于"竣工",則側重整體過程的完整性而非單純工程結束。《現代漢語八百詞》将其定位為"帶有文言色彩的完成體标記詞"。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版;《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華書局2003年整理本)

網絡擴展解釋

“訖成”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内容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詞源與結構


文獻用例

  1. 宋代:王珪在《内外待制制》中寫道:“鴻儀訖成,純貺丕格”,意為宏大的禮儀終得完成,福澤廣布()。
  2. 金代:《大金集禮》記載:“誕布聖武,訖成代功”,指通過武力最終成就功業。
  3. 清代:汪琬在墓志銘中稱“侍講訖成通儒”,形容某人通過努力終成博學之士()。

現代使用情況


“訖成”是一個強調“最終完成”的書面詞彙,常見于曆史文本或正式表達中。

别人正在浏覽...

榜子猋急比籠吵殃子承漿垂簾聽決垂手而得楚室叢悲傣曆點藥貂珥鼎鋸動撼斷壁殘垣二十四番風防地風術分乖伏局浮學鈎矩圭瓒哄堂大笑見賢思齊祭公老伧類群類帖兩情骊駕梨頭留戍鑪冶蒙童民困國貧摩翫泮水抛費陪錢貨翩飄飄突平白無故皮亞諾公理前王氣決棄羣臣渠帥扇貝山源時和歲豐水月燈碩士説鹹道淡鎖尾遐慕鄉從狎黠羲皇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