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喂牲口的草。亦指準備飼料。 唐 元稹 《贈太保嚴公行狀》:“公乃秣芻以載於車,烝糧以曝於日,齎輓輕重,人利百倍。”
“秣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唐代元稹在《贈太保嚴公行狀》中提到:“公乃秣芻以載於車,烝糧以曝於日”,意為将草料裝車、糧食曬幹,體現實際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較少使用。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反義詞或發音,可參考詞典工具。
《秣刍》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指用來喂養牲口的草料。
《秣刍》由部首穴和刀組成,并且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秣刍》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周南·關雎》一篇中。在古代中國,人們用秣刍飼料來喂養牲口。
《秣刍》的繁體字為「穆芻」。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秣刍的字形可能有所變化。根據出土的古代文物,可以看到一些古籍中把《秣刍》書寫為「芻穆」。
1. 農夫将一捆秣刍投給牛羊,它們歡快地開始吃起來。
2. 請把這些秣刍喂給馬匹,它們需要足夠的能量進行工作。
1. 秣草:用來飼料牲口的草料。
2. 刍議:指雄辯的言辭。
3. 刍場:用來喂養牲口的場所。
草料、飼料、牧草。
谷物、糧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