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淤的意思、河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淤的解釋

(1).河流泥沙沖積成的土地。 宋 蘇轼 《河複》詩:“ 楚 人種麥滿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

(2).河泥。《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定額包工和評工記分》:“例如撈河淤、推糞下田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河淤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地理名詞,既可指河流沉積形成的淤泥,也可指由這些淤泥堆積而成的河濱土地。以下是具體釋義及學術依據:

一、基本含義:河流淤泥

指河流中沉積的泥沙或黏土,多因水流速度減緩導緻懸浮物沉澱形成。此類淤泥通常富含有機質,是河床擡升和泛濫平原形成的主要物質來源。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5卷,第1273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二、地貌特征:河淤地

特指河流沿岸因泥沙淤積形成的平坦土地,常見于河流中下遊或曲流凸岸。這類土地土壤肥沃,曆史上常被開墾為農田,但易受洪水影響。

來源:地理學專著《中國自然地理·地貌》(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214頁。

三、地理名稱的衍生

中國部分地區将此類淤積地貌直接命名為“河淤”,如黑龍江省“河淤村”、吉林省“河淤屯”,印證了該詞在地域文化中的實際應用。

來源:《中國地名志·東北卷》(民政部編,2019年)第87頁。

補充說明

“河淤”在古籍中亦作“河淤地”,如清代水利文獻《河防志》載:“凡河淤地,水退宜速耕”,強調其農業價值。現代地理學中,該詞多用于描述沖積平原的形成機制。

(注:因部分文獻無公開電子資源鍊接,來源标注采用紙質文獻信息。如需進一步查閱,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檢索上述書目。)

網絡擴展解釋

“河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河流泥沙沖積形成的土地
    指河流攜帶的泥沙在流速減緩時沉積形成的土地,這類土地通常較為肥沃。例如,宋代蘇轼在《河複》詩中提到“楚人種麥滿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描述了河淤地用于農耕的場景。

  2. 河泥
    即河床中沉積的淤泥,常被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例如,20世紀50年代中國農村曾通過“撈河淤”等方式提升農田肥力。

二、相關背景

引用來源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詩句、農業實踐及漢字本義分析,主要參考了(滬江詞典)、(詩文例證)、(漢典)等高權威性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鬥鼇波保潔辨日長鎖朝踐朝燕車次傳坐代解打緊倒瀉餓紋凡蔽幡兒風驅電擊焚契市義格化工官貢籍公餘歸心如箭國之幹城含真荷镫核減恒性狠戾歡舉椒風虀粉激曆津潤眷識口角春風寬降冷暖淩壓流水落花銮坡媒定蹒躃遷就青藜燈青鐵棄身铨曹上回衰庸阘懦書録四八溲箕套調頽塞橐馳偉服微躬紋路汙官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