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吉亥的意思、吉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吉亥的解釋

古禮,天子于每年農曆正月之亥日親耕。其日蔔須吉,故稱“吉亥”。先蔔上旬之亥日,如不吉,則再蔔中旬、下旬。《舊唐書·禮儀志四》:“孟春吉亥,祭帝社於藉田,天子親耕……諸祭祀蔔日,皆先蔔上旬;不吉,次蔔中旬、下旬。”《續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四年》:“《六典》、《禮閣新儀》,并先雲上辛祀昊天,次雲吉亥享先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吉亥是中國古代曆法術語,專指農曆二月或三月的亥日。該詞由"吉"(吉祥)與"亥"(地支第十二位)組合而成,特指用于祭祀先農、祈求豐收的特定日期。其文化内涵包含三個層面:

  1. 曆法依據 《禮記·月令》記載"擇元辰,躬耕帝籍",東漢鄭玄注疏明确提出"元辰謂郊後吉亥",确立亥日與農事儀典的關聯。這種選擇源于亥在五行中屬水,對應農業灌溉需求。

  2. 祭祀制度 《舊唐書·禮儀志》載"孟春吉亥,祭先農于藉田",揭示唐代國家祭祀體系中,吉亥已成為固定祭祀日。明清時期延續此制,《清史稿·禮志》記錄皇帝每年吉亥行"親耕禮",儀式包含九推之禮。

  3. 文化象征 亥對應十二生肖中的豬,在農耕文明中象征豐饒。《協紀辨方書》将亥日歸為"天倉",寓意五谷歸倉的吉祥意象。這種文化符號在地方志中多有體現,如《河南府志》記載民間保留"亥日祭田祖"習俗。

該術語現存最早實物證據見于西周青銅器銘文,1975年陝西出土的"牆盤"刻有"佳王五祀吉亥"字樣,與傳世文獻形成互證,佐證其源流可追溯至先秦時期。

網絡擴展解釋

“吉亥”是古代中國禮儀中的專有名詞,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天子在每年農曆正月選擇亥日舉行親耕儀式,這一日需通過占卜确定吉兇,若上旬亥日不吉,則依次占卜中旬、下旬的亥日。

  2. 禮儀流程

    • 占卜順序:優先選擇上旬亥日,若占卜結果為“不吉”,則繼續占卜中旬、下旬的亥日,直至選定吉日。
    • 儀式内容:天子在吉亥日親耕藉田(帝王專屬耕地),并祭祀“帝社”(土地神),象征對農業的重視。
  3. 曆史依據
    唐代《舊唐書·禮儀志》和宋代《續資治通鑒》均記載了這一禮儀,如“孟春吉亥,祭帝社於藉田”等,說明其制度化的傳承。

  4. 文化背景
    亥日在幹支中屬“水”,與農業豐饒相關,因此被選為親耕吉日。這一禮儀體現了古代“以農為本”的思想,同時通過占卜強化了“天命”與“王權”的關聯。

“吉亥”是融合占卜、農事與祭祀的皇家禮儀,反映了古代中國對天時、農事的尊崇,以及通過儀式鞏固統治合法性的政治文化傳統。

别人正在浏覽...

卑行脖領兒襜車暢外唱雲撤蔀逞頭角瞋菌齒劍馳冒賜茅授土德義東陵道惰壞二荒地防風林分竹垢汙桂樽國有行號巷哭回二揮墨甲紮叽呱九重天拒馬叉子開元錢看做诳賺括辣陵陽山律本滿盈木貓鳥言品目佥佐巧宗兒輕輕款款凄屑沙鈎時服市虎詩肩瘦拾栌市無二價綀服談叢歎憤剔發透頂徒從鴕鳥政策亡國滅種妄語亡走味素小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