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忘卻。《詩·小雅·沔水》:“心之憂矣,不可弭忘。” 南朝 宋 謝靈運 《郡東山望溟海》詩:“非徒不弭忘,覽物情彌遒。” 宋 司馬光 《祭張尚書文》:“知己之恩,重于姻戚,沒身銜戢,不敢弭忘。” 明 唐順之 《與羅念庵修撰》:“年來世事擾擾,憂國一念,未能弭忘。”
“弭忘”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文獻來源解釋如下:
1. 基本詞義
“弭忘”意為忘卻或主動消除記憶,其中“弭”本義為平息、停止(如“消弭”“弭戰”),“忘”即忘記,組合後隱含“使記憶平息”的意味,常用于表達對某事的刻意遺忘或難以釋懷的複雜情感。
2. 文獻用例
3. 使用特點
該詞多用于文言文或詩詞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其情感色彩較“忘記”更濃,常與家國情懷、恩情追憶等厚重主題相關,且多用于否定句式(如“不可弭忘”“未能弭忘”),強化難以割舍的執念。
注:拼音為mǐ wàng(參考、2、3),需注意“弭”字易誤讀為“ěr”。
弭忘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消除遺忘、遺忘、忘記的意思。
弭忘的部首是弓,拆分成兩個部分:弓 + 心。
它的總筆畫數是8畫。
弭忘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弭”的本義是放下、消除,而“忘”則是忘記、遺忘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弭忘的寫法為彌忘。
在古代,弭忘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古漢字的形狀與現代有所不同,它們更加簡潔而且有時候更加象形。
弭的古漢字形狀是弓頭和拉弓的手,表示放下弓,停止射箭。
忘的古漢字形狀是一個人頭和木材,表示人的頭腦不在、沒有注意到的意思。
1. 考試前,我要努力複習,以免弭忘重要的知識。
2. 請不要将我過去的錯誤弭忘,我希望從中汲取教訓。
組詞:弭除、弭辯、忘卻。
近義詞:忘懷、忘卻、遺忘。
反義詞:銘記、記憶、回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