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襯錢的意思、襯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襯錢的解釋

見“ 襯施錢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襯錢"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境和宗教色彩的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信徒布施給寺廟或僧道的錢財,用于資助宗教活動或日常開銷,屬香火錢的一種。該詞帶有明顯的民俗信仰特征,常見于明清白話小說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二、文獻溯源與用例

明代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回有載:

“西門慶拿銀子教買紙馬香燭,襯錢 散衆。”

此處描寫西門慶為做法事準備財物,其中“襯錢”即指分發給僧道的酬金。

清代《醒世姻緣傳》第六十四回亦見:

“出殡之日,各僧道襯錢 共一兩銀。”

印證了“襯錢”作為喪葬儀式中酬謝宗教人員的專項費用。

三、語義演變與關聯詞

  1. 宗教性:與“香火錢”“布施”近義,但更強調對僧道勞作的直接酬謝;
  2. 民俗性:多用于法事、喪葬等儀式場景,區别于一般捐贈;
  3. 曆史性:現代漢語中逐漸被“功德錢”“供養金”等替代。

四、權威辭書佐證

參考資料

  1. 蘭陵笑笑生. 《金瓶梅詞話》[M]. 萬曆刻本.
  2. 西周生. 《醒世姻緣傳》[M]. 清初刊本.
  3.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Z].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7. ISBN 978-7-5432-0211-4.
  4. 許寶華, 宮田一郎. 《漢語方言大詞典》[Z]. 中華書局, 1999. ISBN 978-7-101-02154-4.

網絡擴展解釋

“襯錢”是一個具有宗教和曆史文化背景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襯錢指供養僧人或道士的財物,常見于佛教、道教活動中,屬于宗教布施的一種形式。例如《水浒傳》第四五回提到,衆僧吃齋時“都下了襯錢”。

二、詞源與演變

  1. 詞源關聯
    “襯錢”是“襯施錢”的簡稱,其中“襯”通“嚫”(梵語:Dakṣiṇā),意為施與、布施。這一用法體現了佛教文化對漢語詞彙的影響。

  2. 曆史文獻例證

    • 《宣和遺事》記載,宋代貧民參與宗教活動可獲得“襯施錢三百”,說明其作為布施財物的社會功能。
    • 漢典《康熙字典》明确将“襯錢”解釋為“做佛事時施舍給和尚的錢”。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詞彙

“襯錢”是宗教布施文化的産物,既體現古代社會的信仰實踐,也豐富了漢語詞彙的多樣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水浒傳》《宣和遺事》等文獻原文或宗教史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班枝花補過飾非不經世故常平法襯施錢串徹春野慈母服蹙蹜道迹墊溺都撚端本正源獨往獨來阸窮貳屍放析幹持澔汗荷盤宏達環城歡悅蛟绡荊莽金塘山九逵究正诳時惑衆撈家勞平遼甯大鼓鹿箛名部命稱密戚穆行鳥鷇孽苗骈拇憔神悴力擒拏侵入阙文羣靈曲碎如膠似漆神超形越生庚八字是非不分守犬貪婬讨獵頭市蚊帱仙道香筒下死勁習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