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小的能力;微薄的力量。常用作謙詞。 唐 崔融 《西征軍行遇風》詩:“愚臣何以報,倚馬申微力。” 魯迅 《書信集·緻楊霁雲》:“但自問數十年來……也時時想到 中國 ,想到将來,願為大家出一點微力,卻可以自白的。”《花城》1981年第4期:“默默無聞,專心積累着生活,準備拿起專業創作的筆,為人民盡微力。”
“微力”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wēi lì,其核心含義指微小的能力或微薄的力量,通常用作謙辭,表示個人能力有限或貢獻不足。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用法場景
曆史文獻
現代用例
|近義詞 | 綿薄之力、犬馬之勞 |
|反義詞 | 鼎力相助、全力以赴 |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微力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非常微小的力量。指的是力量的大小很小,但卻可以産生一定的效果或影響。
微力的部首是“彳”和“力”,其中“彳”是走的意思,表示人在走路時的動作;“力”表示力量。拆分後的筆畫順序是“彳一一一力”。
微力一詞源于《莊子·堯問》:“命之曰靜,一曰動;動靜之時,見諸名山大川河海,恢恢乎失所養。是故聖人動靜之間,德微而化無窮也。”
在繁體字中,微力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微力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部首彳被寫成了“⻊”,但整體結構和現代漢字相似。
1. 雖然這隻小小的螞蟻隻有微力,但它卻能搬運比自己重幾百倍的食物。
2. 大山面前的小石子在自然力面前隻有微力,但它們卻因此使得巨大的山勢發生了微小的改變。
微力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微觀、微芒、微小等。
近義詞:細微、微不足道、微小
反義詞:巨力、大力量、強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