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融貫古今。形容學識淵博。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文士》:“ 孫幼如 起都 ,少而稱詩,長習經義,雅麗宏肆,鑠古切今,極才人之緻。”
“铄古切今”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huò gǔ qiē jī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核心含義
指融貫古今,形容學識淵博,能貫通不同時代的學問。該詞強調對古代和現代知識的深刻理解與綜合運用。
結構分析
用法與語境
該成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現代權威詞典(如《漢典》)及多部成語辭典均收錄并解釋。
《铄古切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照耀古代和現代。它形容人的才華卓越,能夠把過去的智慧應用于現代。
《铄古切今》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铄"字的部首是"金",共有12畫;"古"字的部首是"口",共有5畫;"切"字的部首是"刀",共有2畫;"今"字的部首是"人",共有4畫。
《铄古切今》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的文人吳偉業。他在《續吳玄逸公文集》中将其作為标題使用。
《铄古切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鑠古切今」。
在古代,"铄"字的寫法為「鋀」,"今"字的寫法為「㫁」。
1. 他的思想觀點犀利到能夠铄古切今。
2. 作為曆史學家,他深入研究古代文化,并能夠铄古切今,把古人的智慧運用到現代。
1. 铄古:照明古代。
2. 切今:對現代事物進行研究和實踐。
1. 借古諷今:通過古代的事例來批評當代的問題。
2. 瞻前顧後: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思考曆史對現實的影響。
1. 固步自封:固守已有的觀念和做法,不願接受新的思想和知識。
2. 謹小慎微:過分小心謹慎,不敢冒險創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