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甥;外甥之子。《左傳·哀公二十三年》:“以 肥 之得備彌甥也。” 杜預 注:“彌,遠也。 康子 父之舅氏,故稱彌甥。” 宋 李曾伯 《挽吳總幹》詩之二:“夙託彌甥列,常懷 範叔 寒。” 清 錢謙益 《毛君墓志銘》:“君娶 戈氏 ,於 仲醇 為彌甥婿。”
“彌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如今該詞已較少使用,常見于古文研究或特定方言中。若需準确理解,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其指代對象。
彌甥(míshēng)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姑母的兒子或妻弟。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弓弓弓”和“田田田”,部首分别為弓和田,筆畫數為3+3+3和5+5+5。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人們稱呼姑母的兒子或妻弟為彌甥。
在繁體字中,彌甥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弓弓弓田田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彌甥在古代常采用以下兩種寫法:
1. 彌甥(古代寫法:彌甥)
在古代,彌字使用了“彌”這個寫法,與現代“彌”相比,多了一個“小弓”作為部首。它表示了延續、傳承的意思。
2. 彌甥(古代寫法:苿甥)
在古代,甥字使用了“苿”這個寫法,與現代“甥”相比,去掉了右邊的部分。這種寫法表示了親情、親屬之間的聯繫。
例句:
1. 彌甥遠道來,歡聲笑語不斷。
2. 我的姑母有個彌甥,是個聰明又懂事的小孩。
組詞:
彌補、彌漫、彌猴、甥女、甥侄。
近義詞:
表弟、表哥、姑母的兒子、妻弟。
反義詞:
姑母、舅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