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民碞的意思、民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民碞的解釋

謂民心不齊。《書·召诰》:“王不敢後,用顧畏于民碞。” 孔穎達 疏:“碞,即巖也,參差不齊之意,故為僭也。”一說謂民情險惡。 陳澔 集說:“碞,險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民碞”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存在不同角度的解釋,主要來源于《尚書·召诰》中的記載。以下是綜合考據後的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文獻出處

3.延伸補充

建議進一步查閱《尚書》注疏類典籍(如《十三經注疏》)獲取更系統的訓诂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民碞》的意思

《民碞》(mín zī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人民的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民碞》的部首是“石”(shí),筆畫數為17畫。

來源

《民碞》的意思源自于漢代魏志·王渾傳中的一句話:“合渾,考袁彥語頌歌民碞。”此句中的“民碞”即指人民的聲音。

繁體

《民碞》的繁體字為“人民的聲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所以《民碞》在古代的寫法會有所不同。例如在戰國時期,可以寫作“民聲”。而在秦漢時期,可能寫作“民呯”。因漢字演變較為複雜,具體形态會隨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調整。

例句

他們通過抗議表達了民碞。

組詞

民意、民主、民權、民聲、民衆。

近義詞

民意、民心、民願、民情。

反義詞

權威、專制、壓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