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民碞的意思、民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民碞的解釋

謂民心不齊。《書·召诰》:“王不敢後,用顧畏于民碞。” 孔穎達 疏:“碞,即巖也,參差不齊之意,故為僭也。”一說謂民情險惡。 陳澔 集說:“碞,險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民碞”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單字本義及古典文獻用例進行解析:

  1. 字義溯源

    “民”指百姓、民衆,如《說文解字》釋為“衆萌也”,即普通民衆群體。

    “碞”通“岩”,本義為山石高峻,《說文解字》注“碞,石山也”,後引申為險要、難以治理的狀态。二字組合後,可理解為“民衆如險峻山石般難以馴服”,多用于形容民情複雜、治理困難的社會狀态。

  2. 文獻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召诰》:“王不敢後,用顧畏于民碞。”此處指周王敬畏百姓的艱險難治,強調統治者需謹慎對待民意。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亦引此例,佐證“碞”與“岩”互通的曆史用法。

  3. 詞義延伸

    在政治語境中,“民碞”可隱喻民衆力量如同山石般具有颠覆性,如宋代朱熹《詩集傳》評《詩經》時曾引申此概念,強調“民心聚合則固若磐石,離散則危如累卵”的社會治理哲理。

網絡擴展解釋

“民碞”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存在不同角度的解釋,主要來源于《尚書·召诰》中的記載。以下是綜合考據後的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文獻出處

3.延伸補充

建議進一步查閱《尚書》注疏類典籍(如《十三經注疏》)獲取更系統的訓诂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邦貫本宗駁辨常類瀍河持持丑聲遠播出月子觸着蕩滌黨類低隘吊場鵰喙掉撓帝像貳豫鄂拓克坊門匪色割腸貫盈龜録桂秋锢桎寒服紅春猴皮筋兒皇姑黃花脂幻異建丑解甲投戈蠲恤钜人累屋骊肩玲珑透漏木瓜山内灸配貳砌層青籠輕末熱導人中乳泉森凜神聖工巧釋釋售謗稅輸說真方禠祉特加甜淨相禅襄點憲天小潔